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水的天然循环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 电解水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将固体配成溶液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溶液中反应粒子接触机会较多

【答案】C

【解析】

A、水的天然循环,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选项A正确。

B、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选项B正确。

C、电解水,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C不正确。

D、将固体配成溶液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是由于溶液中反应粒子接触机会较多,选项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氮气盐酸纯碱金刚石,选择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

3)用来制洗涤剂的是_____

4)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1)【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①CO;②CO2;③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m1即(M1- 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m2即(M3- M4


(2)【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①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成立.
②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m2(填“>”、“<”或“=”).

(3)【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成立.
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反应方程式为
②原因二: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反应方程式为
(4)【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装置漏气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
D.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5)【定量分析】6克碳与一定质量的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完全被足量的石灰水吸收,可得到沉淀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王同学需配制100g 12%的NaOH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在托盘上垫上纸并称取12g NaOH固体

B. 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C. 100mL量筒量取88mL

D. 把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88mL水的量筒中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我国青年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雷晓光被IUPAC遴选氮元素代言人。一种氮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该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1B. 7C. 8D. 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属于金属元素

B. 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属于混合物

C. 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生紫烟属于化学变化

D. 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豆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澄清石灰水中含有下列物质中的

A. 氧化钙B. 碳酸钙C. 氢氧化钙D. 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液氧和氧气B. COCO2C. 金刚石和石墨D. 冰和干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 ℃时,某物质在100 g的水中最多溶解了4 g,则该物质的溶解性属于( )

A. 易溶B. 可溶C. 微溶D. 难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