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熔化B.升华C.爆炸D.燃烧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爆炸的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气球爆炸.故选项错误;
D、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烧杯A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色,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C.
试管A中的铁钉生锈,B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钉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D.
烧杯内壁有 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t2℃,A与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②t1℃时,分别蒸发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B>A=C.
③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使t2℃时C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④t3℃时,10g水中最多溶解4gA,如需恰好溶解4g B,需要加入水的质量>(填“>”、“<”或“=”)1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分别将甲、乙、丙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丙,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3)t2℃时,向70g甲物质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2)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请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小红同学用A-E五种常见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它们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游戏规则要求图中实线相连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虚线相连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反应.A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的溶液为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CO2;B的化学式为Ca(OH)2
(2)B与E反应的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供氧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将一定量的Na2O2加入到87.6g水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物的总质量减少了3.2g(水的挥发忽略不计).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①X+碱→盐+H2O,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则X可能是(  )
A.CaOB.H2SO4C.NaOH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1)铁制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H2O、O2反应的过程,用稀硫酸除铁锈(以Fe2O3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2)食品包装时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铜先于铁被人类利用的主要原因是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更易冶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