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控制变量”是进行对比实验的重要手段.某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含有对比思想的化学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Ⅰ的目的,主要对比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不同.
(2)实验Ⅱ的烧杯B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A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当烧杯A中液体换成足量浓盐酸,且烧杯B中液体换成滴有少量石灰水的酚酞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由红色变成无色,此时引起溶液颜色改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

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
(2)根据浓盐酸、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以及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变色情况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A中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利用铜片的导热性,在中间加热,能够提供均匀的热量,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的烧杯B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A中液体时浓氨水时,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当烧杯A中液体换成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烧杯B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石灰水时,一段时间后,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方程式为 2HCl+Ca(OH)2=CaCl2+2H2O;
故答案为:(1)着火点.
(2)红;  由红色变成无色; 2HCl+Ca(OH)2=CaCl2+2H2O.

点评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微粒的性质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实验室有一瓶浓硫酸,瓶上标签如图,请根据标签上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用50mL浓硫酸可以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质量为3680g.
(2)用刚配制的该稀硫酸测定某镁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5g该镁合金(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加入 到一定量上述所配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滤液蒸干、得到硫酸镁固体12g.计算:
①该镁金属中镁的质量分数为48%.
②上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酸碱中和反应
C.
蒸发食盐水
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请你按下列4项进行比较:(请写出1点)
(1)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2)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能燃烧;;(3)用途:二氧化碳能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一氧化碳可用于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4)危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3g10%的盐酸跟80g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掉108.8g水后,冷却到20℃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求(1)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1%)
(3)20℃时,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有关酸碱盐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B.100g10%NaOH溶液与100g10%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C.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时,先加入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证明溶液中有Cl-
D.在农村,人们常取少量化肥和消石灰一起放在手掌心搓,通过闻气味的方法来检验是否是氮肥,因为铵盐和碱反应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科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取适量牙膏样品,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夹持仪器略去),充分反应后,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目的是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2)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C装置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同样可以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3)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利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1)为保证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灯火实验.
(2)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盛放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同学欲除去氯化钠钠中的少量氢氧化钠,向装有一定量的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的烧杯中加水溶解后,不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他不知所措,请你帮助他判断反应情况.
[提出假设]①恰好完全中和;②氢氧化钠不足,稀盐酸反应后有剩余;③稀盐酸不足,氢氧化钠反应后有剩余;
[设计方案](只写操作、现象、结论)
若为假设①,怎样证明假设正确?(用两种试剂)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红,恰好完全反应;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恰好完全反应.
若为假设②,怎样证明假设正确?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
若为假设③,怎样证明假设正确?取样,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钠反应后有剩余.
[反思与运用]若想一次判断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如何设计实验?在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当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时,表明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反思与评价]该同学若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应选择假设中的①(选填“①、②或③”)溶液,还要进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