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小燕同学探究影响物质M溶解性的因素,操作如下:取三个烧杯,分别加入10g冷水,热水和酒精,然后各加入5g物质M,充分搅拌后出现了如图中甲、乙、丙所示的状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三杯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甲和丙.
(2)甲、乙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物质M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3)通过甲、丙两组比较,说明溶剂种类不同,M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分析 (1)根据饱和溶液、浓度的定义分析判定;
(2)根据甲、乙溶解溶质的情况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根据甲、丙溶剂的不同,根据溶解溶质的情况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解答 解:(1)由甲、乙、丙所示的状况可知,在甲、丙的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为饱和溶液;
(2)甲、乙比较,溶液的温度不同,溶解溶质的质量不同,可得出的结论是:物质M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且温度越高,物质M的溶解度就越大;
(3)由甲、丙比较,溶液中溶剂不同,溶解溶质的质量不同,说明容剂种类不同,M的溶解度不同.
故答案为:(1)甲和丙;(2)温度;(3)甲、丙.

点评 本题考查的有关溶液的知识点较多,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做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分类”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铜、食盐、石膏--盐B.熟石灰、纯碱、火碱--碱
C.空气、碘酒、稀盐酸--混合物D.水、生石灰、氧化铜--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图1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

(1)写出图1中A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实验过程中通入CO质量与红色粉末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⑤;(填序号)
①a点表示开始通入CO,反应开始发生
②b点表示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开始发生
③c点表示红色粉末已充分参加反应
④d点表示反应结束后仍需继续通入CO
⑤可根据通入CO的质量计算出红色粉末的质量
(3)图1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
(4)该实验炼制的铁与工业炼制出的铁最大的区别是该实验炼制的铁是纯净物,工业炼制的生铁是混合物,含有一定量的碳.
(5)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上述实验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取了7.2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重新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3所示,则原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做法与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不相符的是(  )
A.冬季将室内空调温度设置最高
B.利用秸秆、粪便等制成沼气来替代化石燃料
C.研制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新型可降解塑料
D.城市照明系统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友谊,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烷分子由碳,氢元素组成B.丙烷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3:8
C.丙烷分子由碳,氢原子构成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11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某医生为病人输液时,使用的是0.9%的生理盐水,若某病人输液1000g,则进入病人体内的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若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配制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对物质进行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如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

物质①的化学式是 C2H5OH;物质②的组成元素有三 种;物质③中的阳离子符号是Na+;写出CO2转化为物质④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物质⑤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 价.
(2)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①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②SO2+2NaOH═Na2SO3+H2O
以上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SO2,初中学过的 CO2 也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属 氧化物(填“金属”或“非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⑥①④⑤C.④②①⑥③⑤D.④①②⑤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所示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将集气瓶容积分为五等份,做上记号.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②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瓶内氧气耗尽.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④实验中使用了过量的红磷,但实验结果还是偏小了,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只写一条).
⑤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实验可知该气体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2)在老师的建议下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①装置中电热棒的作用是点燃红磷.
②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具有更加环保(或测量结果更准确)等优点.(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