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向100.00g水中加入0.56g氧化钙(见下图A),并设计后续实验方案:
(1)氧化钙的俗称是___。
(2)在室温下,将B中白色浑浊液变为C中无色澄清液的“操作Ⅰ”的名称是_。
(3)测得 C中液体质量仍为100.00g. 则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保留两位小数)。
(4)如操作II为通入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如操作II为加入少量某固体,则该固体可能是__ (填序号)。
①氧化钙 ②冰块 ③氯化钠 ④氢氧化钠 ⑤硝酸铵
【答案】生石灰 过滤 0.18% ①④
【解析】
(1)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
(2)过滤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在室温下,将B中白色浑浊液变为C中无色澄清液的 “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设与氧化钙的反应的水的质量为x,则:
x=0.18g,测得C中液体质量仍为100.00g,即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0.18g,则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通入二氧化碳后会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 =CaCO3↓+ H2O;
(6)①氧化钙加入溶液中,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②冰块加入溶液中,冰块熔化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③氯化钠加入溶液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④氢氧化钠加入溶液中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
⑤硝酸铵加入溶液中,由于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操作I为加入少量某固体后变浑浊,说明加入该固体后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故填:①④。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茶,一片树叶的艺术。喝茶有益身体健康,绿茶中的单宁酸(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
B. 单宁酸是一种氧化物
C. 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26 :23
D. 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立物质的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见方法。A、B、C、D为初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且A为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A的化学式_____。构成D的微粒_____。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B与D反应吗?若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反应说明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30°C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若将上述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C(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溶剂的质量 b 溶液的质量 c 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答出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小红同学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稀硫酸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下列试剂,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钾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MgO和Mg(OH)2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6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原固体混合物中Mg(OH)2的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
A.53.7%B.59.2%C.62.5%D.6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pH为5.2
B.用10mL的量筒量取7.5mL的水
C.用托盘天平称得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 克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 (OH)2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 NaOH;.猜想二: NaOH 和Ca (OH)2; 猜想三: NaOH和_____;猜想四: 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实验I :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 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 |
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 | 产生气泡 | 猜想_____成立 |
[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矿石主要成分是 MgO,含少量的 Fe2O3、CuO 和 SiO2 杂质。用该矿石制备 Mg(OH)2 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对应离子 | Fe3+ | Cu2+ | Mg2+ |
开始沉淀时的 pH | 1.9 | 4.2 | 9.1 |
完全沉淀时的 pH | 3.2 | 6.7 | 11.1 |
(1)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_____;
(2)溶液 A 中所含的阳离子有 Fe3+、Cu2+、Mg2+和_____(填离子符号);
(3)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形成沉淀时溶液的 pH 如上表所示,则步骤②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 pH 范围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