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5月9日上午10时许,位于铁西新区宁官附近的某淀粉厂发生粉尘爆炸.淀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淀粉,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末爆炸实验:
如图所示,挤压洗耳球鼓入空气,不久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纸罐盖掀起.请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情况时,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纸罐不加盖时②酒精棉团没有点燃时③若淀粉换成干燥的煤粉
(3)淀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使淀粉充满纸罐,与氧气充分接触①②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 【解析】 (1)根据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鼓入空气的作用是: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2)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常德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异常”现象。
现象一:向试管中加入2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2~3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然后振荡试管,发现红色消失。
(提出问题)红色为什么会消失?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少了;(2)酚酞溶液的量少了;(3)_____。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pH>8.2时为红色的锟式结构;在碱性介质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羧酸盐。
(实验探究)根据上述“猜想”进行如下探究
(1)取4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
(2)取2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4~5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
(3)取2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滴入2~3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没有消失。
结论:猜想_____正确。
(继续实验)取一定体积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直至红色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现象二:向碳酸钠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而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开始没有气泡,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刚开始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收集证据)分别收集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消耗盐酸的质量与生成CO2的质量,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合作交流)
(1)图1中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填化学式);
(2)图2中从B点开始的变化关系与图1完全重合,据此我们可以判断碳酸钠溶液刚开始和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OB段所示),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与评价)基于以上“异常”现象,你能提出的有价值的见解是_____(任写一点)。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关(3)NaOH+HCl═NaCl+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NaCl、NaHCO3Na2CO3+HCl═NaCl+NaHCO3有些化学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解析】 猜想:根据题目中实验探究步骤三可知,步骤三探究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实验的影响,故猜想为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步骤一和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的量与实...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食物富含淀粉的是( )
A. 黄瓜 B. 鸡蛋 C. 奶油 D. 面包
D 【解析】 A、黄瓜富含有维生素,故错误; B、鸡蛋富含有蛋白质,故错误; C、奶油富含有油脂,故错误; D、面包富含有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正确。故 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哈尔滨大街小巷有许多的夜市小吃,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奶油玉米 B.
盖饭
C. 烤大虾 D.
酸梅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 成站立姿势跑出 C. 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D. 不要轻易开窗
B 【解析】 A.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防止烟尘进入人体,正确;B. 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低处氧气含量较高,要成弯腰姿势跑出,错误;C. 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低处氧气含量较高,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正确;D. 打开窗户,空气进入,火势更大,正确。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室内着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用明火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漏气
D. 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解析】 试题燃气是可燃性气体,用明火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漏气,可能会导致燃气爆炸,C错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配平化学方程式可以改变化学式中各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
C.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是不能拆开的
D. 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生成物是固体,所以在只要生成物是固体就必须标↓
A 【解析】 A、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在配平化学反应时在改变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因物质的组成固定,则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故B错误; C、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则原子团可能变化,即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拆开,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要求,在反应前有固体的,在反应后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2019届九年级上册化学 5.3金属防护与废金属回收 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和硫酸铜。为了从废液中获取铜,小军向废液加入过量的锌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得到的滤渣中含有哪些物质? ________
(2)小名认为小军的方法不够完善,要获取纯净的铜,还需对滤渣进行处理。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写出实验操作,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 ________
锌和铜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硫酸、硫酸铜,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解析】 试题(1)加入的锌是过量的,所以有锌剩余,锌可以将铜置换出来,所以滤渣中含有铜;要除掉铜里面混有的少量锌,可以加入适量的酸,铜不反应,锌被除掉。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