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多少克氢氧化钠后才能配成的氢氧化钠溶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近来研究表明,除去“普通水”里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普通水”是混合物
B. 除去氧气后的水中不再含有氧元素
C. “普通水”中含有氧分子和氮分子
D. 处理后的“普通水”性质发生改变
B 【解析】 A、“普通水”中溶有氮气、氧气,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除去氧气后的水中还有水中含有的氧元素存在,故B错误;C、“普通水”中含有氧气、氮气,就含有氧分子、氮分子,故C正确;D、处理后的“普通水”去污能力增强,所以性质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中考临近,小明妈妈为他补充营养,午餐是米饭、炖牛肉、鸡蛋汤,其中米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为使营养均衡,建议增加的食物是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家中使用的燃气是天然气,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可用______________测定厨房清洁剂的酸碱度。
糖类蔬菜、水果CH4+2O2CO2+ 2H2OpH试纸 【解析】 (1)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为:糖类、蛋白质、油脂、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米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炖牛肉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鸡蛋汤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水、无机盐,为使营养均衡,建议增加的食物应该富含维生素,故该食物可以是蔬菜、水果;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 2H...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3+HCl=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 氯化铵微粒不运动 D.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A 【解析】 试题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由于两种分子并不是在中点位置相遇,故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不相等,根据白烟产生的位置,可判断氨气分子运动速率更快,错误,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氯化铵微粒仍在运动,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故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是( )
A. 碘加热后变成紫色蒸气 B. 冰块融化成水
C. 樟脑丸放在衣柜中逐渐消失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 【解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新分子,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必须是化学变化。 A、碘加热后变成紫色蒸气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B、冰块融化成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C、樟脑丸放在衣柜中逐渐消失是物质的升华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 题型:计算题
现有时
的碳酸钠溶液,则
从该溶液中取出,其质量分数为________,其中含溶质________
将剩余溶液蒸发水后,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一种元素里只有一个原子.________(判断对错)
错 【解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根据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进行分类,所以一种元素里不一定只有一个原子,例如碳元素中含有碳-12、碳-13、碳-14三种原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中的 ( )
A.稀盐酸和铁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氯化钠
D 【解析】左边试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右边试管中液体A滴入与固体B接触时不生成气体,也不可能放出了大量的热.四个选项中,只有水和氯化钠不生成气体,也不可能放出了大量的热,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人教版化学2019届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 减少煤的浪费 B. 减少氧气的消耗
C.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减少酸雨的形成
A 【解析】试题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提高煤的利用率,从而减少煤的浪费,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