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实验室有一瓶长期存放的氢氧化钠固体,由于保管不当已经变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测定其变质的情况.实验过程如下,取样品1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40g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48.1g溶液.
(1)试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实验后同学们做了认真的反思,一是普遍感受到合理保存药品的重要性,二是有同学觉得有必要验证一下所加140g稀盐酸是否过量,并征集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一、测溶液pH 二、滴加Na2CO3溶液 三、滴加AgNO3溶液 
实验操作(先取适量实验后的废液与容器中)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冒出  
 实验结论稀盐酸已经过量 
请助其完成实验报告,并选出其中在设计上不可行的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方案三不合理,因为NaCl与AgNO3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有HCl存在
还有细心的同学发现,上述实验在操作中也存在错误的地方,请帮他指出:方案一,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由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即可.
(2)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根据盐酸、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

解答 解:(1)设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140g-148.1g=4.4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frac{106}{x}=\frac{44}{4.4g}$
x=10.6g
(2)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能与盐酸溶液中的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由于NaCl与AgNO3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有HCl存在,所以实验方案错误.
在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应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所以“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
答案: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三不合理,因为NaCl与AgNO3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有HCl存在;
方案一,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

点评 此题是对化学方程式以及溶液相关问题的考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酸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燃烧一定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
D.加入催化剂可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化学反应,通过传感设备测得反应一段时间后的部分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X26212
A.乙是反应物B.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下列A、B、C、D、E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的物质.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填字母)A,属于混合物的是BCE,属于氧化物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牙膏是生活必需品,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品牌市售牙膏(如右图)展开如下探究,请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
a.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高温不分解;
b.牙膏中保湿剂、增稠剂、香精等均为有机物.高温很容易挥发
(1)取一小段牙膏,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其上层清液的pH为8.3,则此牙膏显碱性,实验室能否用pH试纸测得该数值,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不能,因为利用pH试纸测定的酸碱度是整数;
(2)小岳同学发现,此品牌牙膏在冬季会出现颗粒变大的现象.资料显示是牙膏中的K12(一种钠盐)析出,则K12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是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为测定此牙膏中SiO2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了3次实验: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取2.0g牙膏膏体,烘干水分,高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②转移剩余物至烧杯中,加入稀HCl,至无气体放出
③过滤、洗涤、称量得到剩余固体质量(如表);
④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编号
 实验前(g) 2.002.00 2.00 
 实验后(g) 0.430.44 0.45 
【数据处理】:
(4)此测定做3次实验的目的是取平均值,使计算结果更准确;
(5)综合上述实验方案及实验数据,计算此牙膏中SiO2的质量分数.22%;
【实验分析】:
(6)按上述实验步骤操作,发现测定结果偏大,导致偏大的原因可能是剩余固体质量没有减去发泡剂的质量;
(7)高温加热的目的除为了除去CaCO3及NaHCO3以外,还为了除去保湿剂、增稠剂、香精等有机物;
(8)步骤②中,加稀HCl发生的反应有CaO+2HCl=CaCl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9)步骤③中,洗涤的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硅上的附着物;若不洗涤,则测定结果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0)为保证洗涤效果,最好用A洗涤.
A.蒸馏水       B.自来水       C.饱和NaCl溶液       D.饱和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BD(填字母序号,下同).
A.天然气          B.煤   C.酒精 D.石油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AC.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碳封存(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现有一瓶保存不得当的氢氧化钠固体,若想证明其是否变质,请写出选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下列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B
A CO2         B CO          C N2         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