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某实验小组欲用一新水源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提取了水样,观察到: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若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配制10%的下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受影响的是②④(填序号).
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烧碱溶液;④硝酸钾溶液;⑤纯碱溶液
(3)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因含有CaCl2、MgCl2,简单的加热方法不能将其软化,可加入过量Ca(OH)2、Na2CO3溶液将水中的Ca2+、Mg2+转变成CaCO3、Mg(OH)2沉淀,从而达到软化的目的.若使这种方法,你认为应先加入Ca(OH)2后加Na2CO3,其中,除Mg2+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由于去除Ca2+、Mg2+时加入了过量Ca(OH)2、Na2CO3,使软化后的水具有较强的碱性,使用前需用盐酸调整水的酸碱度,以除去水中残存的Na2CO3、NaOH.

分析 (1)可以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2)根据化合价规则可以求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3)在含有CaCl2、MgCl2的水中可加入过量Ca(OH)2、Na2CO3的将水的Ca2+、Mg2+转变成CaCO3、Mg(OH)2沉淀,要注意过量的Ca(OH)2、Na2CO3的除去问题,如先加碳酸钠,再加氢氧化钙,最后用盐酸调节水的酸碱度时,又会生成氯化钙,无法除去硬水中较多的可溶性钙的化合物.

解答 解:(1)过滤可以除去固体小颗粒.故填:过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2)次氯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是-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1)+x+(-2)=0,
x=+1
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中含有盐酸,并且盐酸可与烧碱、纯碱发生反应而减少溶液中这两种物质的质量,因此用这种水在进行盐酸、烧碱溶液、纯碱溶液配制时因溶质质量的变化而影响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故选②④;
(3)除去水中的CaCl2、MgCl2时,如先加碳酸钠,再加氢氧化钙,最后水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钙,用盐酸调节水的酸碱度时,又会生成氯化钙,无法除去硬水中较多的可溶性钙的化合物,所以应先加Ca(OH)2,然后加Na2CO3,一方面除去氯化钙,又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最后再用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NaOH,涉及到的方程式有:MgCl2+Ca(OH)2=Mg(OH)2↓+CaCl2、CaCl2+Na2CO3=2NaCl+CaCO3↓、Na2CO3+Ca(OH)2=2NaOH+CaCO3↓、2HCl+Na2CO3=2NaCl+CO2↑+H2O、HCl+NaOH=NaCl+H2O.
答案:
(1)过滤;吸附;
(2)+1;②④;
(3)Ca(OH)2;Na2CO3;MgCl2+Ca(OH)2=Mg(OH)2↓+CaCl2;Na2CO3、NaOH.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知识、化合价的知识、净化水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镁重
B.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比煤轻
C.16克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32克二氧化硫
D.水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质量变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有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产生CO2的质量为4.4 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人体胃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胃液的pH通常在0.9-1.5之间,超出这一范围,会引起胃部不适.如有不适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胃药后,胃液的pH会(  )
A.增大B.减小C.不变D.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请根据如图所示的水、铝、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A装置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的组成,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a试管,检验其中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B装置中的反应现象是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
(3)C装置所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其中加入少量的水,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D装置玻璃仪器中装有的溶液为浓硫酸,其作用是吸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XYZQ
反应前质量/g410125
反应后质量/g未测21109
(  )
A.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若X与Q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则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也为1:2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初中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与“后”的问题,如果把“先”与“后”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先调零,后进行测量
B.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后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C.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D.实验室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李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化合物根据导电性的不同,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其中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于是他以食盐、硝酸钾、蔗糖、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为材料,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物质
导电性
状态
食盐NaCl硝酸钾KNO3蔗糖C12H22O18氢氧化钠NaOH硫酸铜CuSO4
固态×××××
熔化状态×
水溶液×
(1)由此实验可知,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蔗糖.
(2)老师告诉小李同学,用上述装置实验,电解质溶液在导电的同时,在电极a、电极b上都会有新的物质生成.据此判断,这是一种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电极a、b应具有的性质是在熔化或水溶液中能导电.
(3)查阅资料得知,电解质能导电,是由于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阴、阳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如氯化钠在水溶液里会产生能自由移动的Na+和Cl-,当闭合开关后,Cl-离子会由b向a方向移动.
(4)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一定量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越多,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好.据此判断,当闭合开关后,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持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灯泡的亮度会如何变化?先变暗直至熄灭后逐渐变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一定条件下,M、N、P、Q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MNPQ
反应前质量/g6.21.065.00
反应后质量/g0X68.13.1
A.N物质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M、Q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2:1
D.P可能是反应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