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将暗紫色固体A加热,可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B,黑色粉末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将黑色粉末C和一种白色固体D混合加热,也能产生气体B。若把淡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有B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D的化学式是_______。
(2)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答案】KClO3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化合反应
【解析】
固体A为暗紫色,可推出A为高锰酸钾,加热高锰酸钾可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B、黑色粉末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可推出B为氧气,黑色粉末C为二氧化锰,将二氧化锰和一种白色固体D混合加热,也能产生氧气,可推出D为氯酸钾,把淡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可推出E为硫,F为二氧化硫。
(1)D为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3;
(2)B为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3)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阳离子 | 阴离子 | ||
… | … | NO | Cl- |
… | … | … | … |
Cu2+ | … | ★ | 溶 |
Ag+ | … | 溶 | 不 |
A. ★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 B. ★处对应物质属于盐
C. ★处应填“不” D. ★处对应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制取高纯度碳酸钙粉末,烧杯中现有80g碳酸钠溶液。将90g氯化钙溶液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四次测量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 一 | 二 | 三 | 四 |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 20 | 20 | 20 | 30 |
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g | 97 | 114 | 131 | 160 |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_____g。
(2)第三次测量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填化学式)。
(3)计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儆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
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
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代替甲装置。他认为这样改进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____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紅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秋日菊花开时满园飘香,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菊香的重要成分是乙酸龙脑酯(CH
O
),点燃196g的乙酸龙脑酯与480g O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0gCO
和180gH
O和xgCO,x=________g,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镓元素符号是Ga
C.镓元素应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D.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为70,则其核内的中子数为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相关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如乙图所示。将烧杯乙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CuO+H2SO4=CuSO4+H2O
A.滤渣中最多有三种物质
B.若滤液呈无色,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D.滤液的质量可能小于甲图中向两试管中加入的FeSO4溶液和稀硫酸的质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到实验室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他们决定先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获得信息)
(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碳酸钠;猜想三: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_____。
(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_____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_____。
(归纳总结)同学们实验后,总结出如图所示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在上图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_____(填物质类别)。
(拓展应用)根据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
A H+、OH-、Na+
B Ca2+、OH-、CO32-
C Na+、K+、NO3-
D H+、NO3-、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1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
(2)称量NaC1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g;
(3)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則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 _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观察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