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菜刀生锈 B. 衣橱中放置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C. 食物腐败 D. 天然气燃烧
B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A、菜刀生锈的过程有铁锈生成,是化学变化;B、衣橱中放置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是物质由固态变成了气态,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食物腐败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天然气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B。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40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甲、乙固体,充分溶解。
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 30% B. 33.3% C. 40% D. 50 %
B 【解析】 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表示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甲物质,所以②中加入的50g甲会全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1.3《走进化学实验室》 题型:单选题
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盐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 放入教师指定容器 B. 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 倒入废液缸中 D. 放回原试剂瓶
A 【解析】 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盐酸,不能放回原瓶,不能留在实验台上,不能倒入下水道,不能随便倒入废液缸内,应该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初三上册(人教版)化学课时同步练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题型:单选题
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 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 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B 【解析】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题意: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II中产生白色浑浊现象.可知CO2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由于只是加入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判断其中氧气的含量,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题型:填空题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的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你归纳出这种金属四点性质。
⑴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
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银白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等 【解析】 能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这种金属硬度小,能够浮在水面上急速转动说明密度比水小,在水中立刻熔化为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说明这种金属的熔点低、是银白色固体,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题型:单选题
绿色化学的涵义是( )
A. 颜色为绿色的无害化工产品
B.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于环保的产品
C. 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无害产品
D. 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
B 【解析】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品。 A、绿色化学不是颜色为绿色的无公害产品;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于环保的产品符合绿色化学的涵义;C、产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是不科学的,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涵义;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不符...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小练习 题型:单选题
电影《2012世界末日》,让我们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于毁灭我们的地球,下列灾害的发生及伴随的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高山雪崩 B.
地震山体滑坡
C. 森林失火 D.
泥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8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
C. 水的电解
D. 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未滴加稀硫酸时,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说明氢氧化钡溶液能导电。氢氧化钡溶液导电的原因是___。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则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若滴加稀硫酸前在烧杯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应呈现_____色。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证明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如图2,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__________。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亮→暗→亮红 红色刚好变成无色ABC 【解析】 (1)根据溶液导电的原因以及反应的原理、溶液的导电性来分析; (2)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图像信息来分析。 (1)氢氧化钡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钡溶液能够导电;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不...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