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钙的俗称分析;
(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现象分析;
(3)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根据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分析.
解答 解:(1)氢氧化钙的俗称是:消石灰、熟石灰.
(2)A.HCl 与氢氧化钙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FeCl3 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红褐色沉淀,有明显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CaO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KOH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E.Na2CO3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有明显的现象,故E符合题意.
(3)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实质就是除去钙离子,可利用适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中的②.
故答为:(1)消石灰(或熟石灰);(2)BE;(3)Ca(OH)2+Na2CO3=CaCO3↓+2NaOH;(4)②.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 ||
C. |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D. | 乙物质属于氧化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 c | d | |
反应前质量分数(%) | 70 | 15 | 6.25 | 8.75 |
反应后质量分数(%) | 35 | 7.5 | 48.75 | 8.75 |
A. | d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 |
B. | 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的质量 | |
C. |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单质 | |
D. |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2 | 2 | 84 | 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4 | 0 | 14 |
A. | X为反应物 | B. | 表中待测的值为53 | ||
C.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D. | 该反应生成的Y、Q的质量比为12: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g | |
B. | 将乙物质的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 |
C. | 欲配制5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甲的质量大于乙 | |
D. | 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NH2) 2 | B. | NH4HCO3 | C. | Ca(H2PO4 )2 | D. | K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