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2017年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德国波恩举行,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HO)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6CO2+6H2O$\frac{\underline{\;叶绿素\;}}{光照}$C6H12O6+6O2
(2)“碳捕捉技术”试纸通过一定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选填字母序号)
A、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B、捕捉室内“补充”CO2采用的是化学方法
C、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方法是结晶   D、该方法中有两种物质在循环利用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2:1.

分析 (1)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2)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判断;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其数目必保持不变分析判断.

解答 解:
(1)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frac{\underline{\;叶绿素\;}}{光照}$C6H12O6+6O2
(2)
A、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从而减少了碳的排放,故正确;
B、捕捉室内“补充”CO2没有新物质生成,采用的是物理方法,故错误;
C、“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应该是过滤,目的是通过过滤得到碳酸钙沉淀,故错误;
D、在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该方法中有两种物质在循环利用,故正确;
(3)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应,可假定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m:n,则只要化学式能化为形式(CO)m(H2n,是正确的.甲醇(CH4O)可变为(CO)1(H22,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2:1.
答案:
(1)反应条件不同;6CO2+6H2O $\frac{\underline{\;叶绿素\;}}{光照}$C6H12O6+6O2
(2)AD;
(3)2:1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钠是非金属元素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C.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已失去电子
D.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铁制品比铝制品更容易生锈,所以铁的活动性比铝强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C.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可用于填充防毒面具的是(  )
A.活性炭B.二氧化硫C.氯化钾D.食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判断含氧酸(含有氧元素的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的结构中含非羟基(羟基为-OH)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含氧酸次氯酸磷酸硫酸高氯酸
HO-Cl
非羟基氧原子个数0xy3
(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表中Y═2;
(2)溶液的质量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同时,磷酸溶液的pH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硫酸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呈碱性的是(  )
A.
柠檬汁
B.
食醋
C.
雨水
D.
肥皂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铜、硫酸钠;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碳酸氢钠;
(3)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尿素[CO(NH22]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1)尿素溶液能除去工业废气Cl2.化学方程式为:CO(NH22+H2O+3Cl2=N2+CO2+6X,则X的化学式是HCl.
(2)尿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氮(选填“氮”、“磷”或“钾”)肥,适用于各种植物,某水田施加7.2千克尿素,其中含氮元素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0.在化学实验室里,老师拿出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该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后静置,发现烧杯里有白色沉淀.精英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流程,进一步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

(1)在步骤③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现象E为有白色沉淀生成,原白色粉末中含有氯化镁.写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物质的化学式Na2SO4、MgCl2、Na2CO3、Ba(OH)2,滤液C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符号OH-
写出上述实验流程中一定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NO3=NaNO3+H2O.
(2)若原白色粉末中不含氯化镁,经检验发现滤渣D与滤渣B的成分相同,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溶质的化学式Na2SO4、Na2CO3,一定不含溶质的化学式Ba(OH)2
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O3+2HNO3=Ba(NO32+H2O+CO2↑.
(3)步骤②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除去,步骤③加入足量稀硝酸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