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对石蕊变红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检验方法是:用火点燃,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解答 解:(1)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分液漏斗;试管;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方法与高锰酸钾制氧气相比具有的优点是: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便等,故答案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D;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铁架台;故答案为:催化;B;ADE;
(5)对石蕊变红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故答案为:BC;
(6)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检验方法是:用火点燃,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故答案为:氢气;用火点燃,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气体的检验方法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植花草树木 | B. | 随意排放废水 | C. | 分类回收垃圾 | D. | 公共自行车出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 |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并发出白光 | |
D.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丙烯酰胺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
B. | 一个丙烯酰胺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 | |
C. | 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g | |
D. | 丙烯酰胺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5: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固体,倒入适量水,充分搅拌、静置 | 无放热现象 | 固体中一定不含CaO |
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 变浑浊 | 固体中一定含Ca(OH)2 |
③另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固体中一定含Ca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