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的关系.
(2)图A进行的实验是某同学取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3)用图B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C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

分析 (1)了解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在试验中会根据现象写结论.本题可迎刃而解;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现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解答;
(3)根据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来分析;
(4)根据a点的pH来分析.

解答 解:(1)浸有酒精的木条燃烧而浸有水的木条没有燃烧,说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故填: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
(2)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3)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填: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a点的pH=7,说明溶液呈中性,也就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
故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燃烧条件、物质的溶解能力、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知识,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为确保实验成功,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某同学图I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的五分之一.变化过程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3)该同学实验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明显小于$\frac{1}{5}$,原因是(答一条)红磷的量太少、装置漏气等.
(4)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氮气难(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5)图Ⅱ实验中,若使用弹簧夹,将活塞调在10mL刻度处,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mL刻度处才停止.
若不使用弹簧夹,将活塞调在15mL刻度处,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20世纪初,一些化学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凡能放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根据这一理论,下列物质中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  )
A.HNO3B.HCO3-C.NH4+D.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  )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漏时,立即关闭气阀,不断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认识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符号与其表示意义
①Ba2+中的“2”表示一个钡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②2NH3中的“2”表示两个铵根离子
B.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①磷燃烧能产生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C.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相等”
①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的数值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②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D.为更好的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①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制成型煤,减少空气污染
②利用蒸馏等方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结合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关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图中A是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其中一处错误是试管口未加一团棉花;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B,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加入的液体为什么必须浸没仪器②的下端: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D装置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已知甲烷难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备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是A(填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缓慢氧化和燃烧都是氧化反应B.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C.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D.油锅着时应立即盖上锅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区别出来的是(  )
A.NaOH  HCl  NaClB.Na2CO3  HCl  BaCl2
C.Na2CO3  Na2SO4  BaCl2D.AgNO3  HCl  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项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D.把塑料泡沫等废弃物埋入土壤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