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变化你认为是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大米酿成酒 C、云变成雨 D、牛奶变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米饭变馊是物质缓慢氧化的过程,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大米酿成酒,有酒精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云变成雨只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牛奶变酸,有乳酸等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下列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a.海水 b.河水 c.蒸馏水 d.井水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器来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生活照可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若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一种)。

60甲、乙、丙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仪器名称:a

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 取用块状石灰石的仪器是 (填编号) 上述可制CO2的实验装置 (填号)使用装置C的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100g水中溶解 g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A,B两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装置,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制取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I、Ⅲ装置可验证CO2的有关性质。

①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此时小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②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如要证明所制备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在小试管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把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4若b中混有少量a时,可用__________方法提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待收集完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撤出玻璃管,再停止加热的原因是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蔗糖在水中不断溶解——分子在不断运动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一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2)操作②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