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Ca(NO32、KCl、NaHCO3,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没有Ca(NO32B.样品中一定混有KCl
C.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D.样品中一定没有NaHCO3

分析 利用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判断物质的有关反应现象,利用极端假设法计算与100g盐酸反应时如果全部是碳酸钠时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判断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进而确定固体的组成.

解答 解:A、由于碳酸钠和硝酸钙钙能够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所以固体中一定不会含有硝酸钙,正确;
B、由于杂质是碳酸氢钠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且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钠小,所以同质量的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要多,故杂质中不能全部是碳酸氢钠,一定含有氯化钾,故说法正确;
C、由于杂质是碳酸氢钠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且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钠小,所以同质量的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要多,故杂质中不能全部是碳酸氢钠,故还一定含有氯化钾,且杂质可以全部是氯化钾,也可以是氯化钾和碳酸氢钠两者都有;故说法错误;
D、通过BC选项的解答可以知道,可能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钾的混合物混在碳酸钠中,故说法错误.
故选AB..

点评 熟练掌握碳酸盐的性质,学会利用利用极端假设法来解答这类题目:先假设全部是主要的物质,然后根据计算的数据,判断是否含有其他的物质,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竖炉冶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流程中,甲烷的作用是燃烧提供热量、生成还原性气体一氧化碳.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还原反应室内炼铁的原理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化学上用符号“${\;}_{Z}^{A}$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_{a}^{b}$Xn+和${\;}_{c}^{d}$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B.a-n=c+mC.a+n=c-mD.b-n=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操作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象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Al>Fe>Cu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拓展迁移】(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人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铜铁铝或铁铜铝.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Cu、Fe、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化学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frac{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frac{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a(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答:观察到集气瓶口旁有气泡向外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溶液的碱性强弱与溶液中OH-数量有关.一定体积的溶液中OH-数量越多,则溶液的碱性越强.取10%的NaOH溶液(密度为1.1g/cm3)与10%的KOH(溶液密度也为1.1g/cm3)各30克相比较,碱性更强的是(  )
A.一样强B.KOHC.NaOHD.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C.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
(1)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小强认为是该气体是O2,并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选填“a”或“P”)处检验证明了他的猜想.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含有钙元素的产物,但他不能确定设该产物是CaO,还是Ca(OH)2.你能确定是什么吗?Ca(OH)2
(3)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能得出的结论是CaO2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或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
(4)小强还发现,CaO2与水反应一段时间后速度明显变慢,其可能的原因是生成Ca(OH)2微溶,覆盖在CaO2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它成份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g1.5 g
第二次加入5gM
第三次加入5g0.5g
第四次加入5g0.3g
(1)上表中M的数值应为多少?
(2)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试验中第四次试验后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3)此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能生成气体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