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为-3价),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写出镁与空气中氮气化合成氮化镁的方程式3Mg+N2$\frac{\underline{\;点燃\;}}{\;}$Mg3N2
(2)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3N2+6H2O=3Mg(OH)2↓+2NH3↑.
(3)已知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理由是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镁与空气中氮气化合成氮化镁的方程式为:3Mg+N2$\frac{\underline{\;点燃\;}}{\;}$Mg3N2
(2)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3)已知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理由是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故填:3Mg+N2$\frac{\underline{\;点燃\;}}{\;}$Mg3N2;Mg3N2+6H2O=3Mg(OH)2↓+2NH3↑;氧气;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点评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加铁丝的局部温度与氧的接触面积,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
点燃火柴后,当火柴快燃尽时,把铁丝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内,这是因为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实验前,集气瓶内要铺一层水的或细沙.目的是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使集体气瓶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②硫在空气中燃烧: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
③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CuSO4、FeCl3、NaNO3、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
Ⅲ.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
Ⅳ.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FeCl3、BaCl2
(2)写出步骤Ⅲ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
(3)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3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NO3-
(4)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CuSO4、CaCO3,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Ⅰ中只有红褐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大,原子小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3个阶段,其中古代化学起源于火的利用,由它之后又产生象陶器等化学工艺产品,近代的两位化学家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把化学引向微观世界,他们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并且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组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创立,使化学真正成为科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2015年4月29日,全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六位.
(2)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我国科学家在利用高分子膜进行海水淡化的研究上取得一些成绩,如图所示,左侧为海水,右侧为海水在压力下经离分子膜渗透得到的淡水,该变化属于物理(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和小丽在一张长实验台上准备实验操作考试训练.小明用指示剂鉴别三种无色溶液(分别为Na2CO3溶液、稀盐酸、NaCl溶液),小丽探究NaOH固体、NaCl固体和NH4NO3固体溶于水的热量变化.
(1)小明检查桌面,发现只有一瓶酚酞溶液,他想了一下,很快鉴别出来.你认为他首先鉴别的是碳酸钠溶液,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2)小丽取用NaOH固体时发现瓶塞和瓶子粘到一起,费好大力气才拔开,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3)实验完毕,小明和小丽将废液倒入共用的废液缸,发现有气泡生成,小明认为是CO2,小丽认为还有另一种气体,你分析产生另一种气体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NH4NO3=NaNO3+H20+NH3↑.
(4)最终,他们发现废液缸中得到红色透明溶液:经过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填物质化学式).为了探究溶液中其他可能的溶质,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稀盐酸,进行相关实验后,如果可能的溶质有两种,相应的现象是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红色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