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30gA放入50g水中所得的溶液质量是65 g.
(3)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出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多少,或判断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等.

解答 解:(1)P点表示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的溶解度为30g,故将30gA放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所得的溶液质量是50g+15g=65g,故填:65.
(3)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故填:B>C>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沸点B.颜色、状态C.可燃性、稳定性D.密度、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1)铁锅含有合金单质Fe(写化学式)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氧气.
(3)铝锅轻便、耐用,其原因是密度小、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4)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金属资源
(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铁比铜的活动性强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图1所示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D.
(2)通常条件下水的沸点是100℃,随着压强增大,水的沸点会逐渐升高.如图2是研究水沸点的实验.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 A滴入试管②,打开夹子,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B(填序号).并写出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序号ABC
液体A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B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3)“生命吸管”(如图3)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吸附作用.
①该装置能否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否(填“能”或“否”).
②可用肥皂水来检验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③家庭中,要降低水的硬度,通常采用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小明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40℃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A中含有少量B提纯A,可采用的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3)将50℃时A、B两种物质均达到饱和的同一溶液降到10℃,过滤、分离出晶体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B(填“>”、“<”或“=”);
(4)50℃时将70gA物质加入10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饱和(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充入食品中防腐,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C.制作霓虹灯时充入稀有气体,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在冶铁工业中要用到一氧化碳,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和防止氧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取适量氢氧化钠稀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酚酞试液,随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观察到的现象酚酞试液变红色,随后红色变成无色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4
(1)表中x=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U型管中出现液面差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室内洒水可防止煤气中毒B.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源
C.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D.干冰可用作环保制冷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