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化学上可以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数值在0~14之间
pH<7时,溶液显酸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碱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中性.

分析 pH的范围为0~14,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通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数值在0~14之间,pH<7时,溶液显酸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显碱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强.pH=7时,溶液显中性.
故填:pH;0~14;酸;强;碱;强;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及其如何测定溶液酸碱度等方面的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及分析.

(1)点燃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图1甲装置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实验完毕,应先将导管移离液面,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其原因又是防止氧气进入试管把铜氧化.
(2)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C将CuO还原成Cu,故C作还原剂.
①先分析,再归纳:反应前后,还原剂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升高.
②根据你所得的规律,判断Zn+H2SO4═ZnSO4+H2↑,还原剂是Zn.
(3)联想到单质碳的其他化学性质,小组同学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现象结论】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证明同学们判断正确.
【实验反思】①考虑到有CO生成,上述实验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是没有处理尾气.
②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原因一:C+CuO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原因二:反应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中的生成物,和反应物又发生了新的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选择其中一个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反应原理CuO+C$\frac{\underline{\;高温\;}}{\;}$Cu+CO↑,或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4)小组同学对A装置反应后试管内的残留固体成分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I:只有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木炭和氧化铜
若猜想Ⅱ成立.小组同学想测量该残留固体中铜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了10g固体样品,采用图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准备实验.
(已知: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混合物,可用吸收水和CO2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实验步骤】
a.在A、B、C、D四个装置中放入相应的物质,并称量C装置的质量为20g
b.先连接A、B装置,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慢慢滴加H2O2溶液
c.稍后再连接C、D,加热B装置
d.当药品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加入H2O2溶液
e.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冷却到室温,再次称量C的质量为22.2g
【数据计算】求得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94%.请在如图4所示框中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问题讨论】
①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中.
②在实验步骤b、c中,先连接A、B装置加入H2O2溶液,后连接C、D加热B装置的目的是利用氧气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对C装置产生干扰.
③在实验步骤d中,停止加热,继续加入H2O2溶液目的是利用产生的氧气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C中.
④实验完成后,教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B装置中反应完全,C装置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A、B之间(填两个装置的代号)加入一装置,就能得到较准确结果,该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请你判断原测得结果将偏小 (填“偏大”、“不变”、“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学习小组探究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并做了延伸探究.
探究一: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1)(2)(3)
实验操作   
现象溶液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色褪为无色
结论或解释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变色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Ca(OH)2═CaSO3↓+H2O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乙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CaCl2;②CaCl2和HCl;③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稀盐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红色褪为无色,说明溶液为中性或酸性,不可能有氢氧化钙.
探究二:丁同学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设计实验如下:将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振荡.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滴加碳酸钠溶液,开始先产生气泡,随后才产生沉淀,溶液最终变红色.
【得出结论】乙同学的猜想中,②(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
学习小组结合图象,分析了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填序号)
A.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B.若加入Na2CO3溶液的体积为V,当V<V2时,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大;当V≥V2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D.溶液的pH一直在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
a是酒精灯;b是分液漏斗.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加快了H2O2的分解.收集氧气可以采用C或E.
(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A(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D或E;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制取硫化氢气体得发生装置为A,收集装置为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已知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3O2$\frac{\underline{\;点燃\;}}{\;}$2SO2+2H2O.
(5)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固体锌和稀盐酸常温下反应制得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装置组合为BD或BE;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溶液中溶质都是酸的是(  )
A.H+、Na+、Cl-、NO3-B.H+、SO42-、Cl-、NO3-
C.K+、Na+、Cl-、NO3-D.Ca2+、SO4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造纸、印染和炼油工业,生活中还用来除去油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未变浑浊,他们对此现象产生了好奇.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三个假设:
假设①:石灰水已变质;假设②:制得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假设③:制得的气体中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
(1)同学们先探究假设①是否成立.他们将适量的原试剂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小试管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填写实验操作),他们根据实验现象确认了石灰水未变质.他们接着探究,通过实验否定了假设②.
(2)同学们继续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探究假设③,如表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制得的气体中有氯化氢气体制得的气体中有氯化氢气体
上述实验一中的A物质是硝酸银溶液,实验二中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
(3)同学们通过实验确定了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制得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请解释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不变浑浊的原因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安全的认识B.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③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①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
②用适量的熟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
③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化学与健康D.对除杂和鉴别的认识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
①用灼热的CuO除去CO中少量CO2
②用Ca(OH)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③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你认为A装置存在的问题是试管口无棉花,选择收集装置应依据氧气密度和溶解性的性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可以选择装置BC(填字母)制取并收集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若选择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a口(填“a”或“b”)进入,实验结束后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