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CuSO4、CaCO3、Na2CO3、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鉴定他们,做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溶液;②在此溶液中滴下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混合物中一定有Na2CO3;   不能肯定的是NaCl.

分析 将固体混合物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可以排除硫酸铜和碳酸钙;再通过滴加盐酸能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有碳酸钠,没有氯化钡,可能存在氯化钠.

解答 解: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铜和碳酸钙,因为硫酸铜溶于水溶液为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
②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一定有碳酸钠,没有氯化钡,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
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氯化钠是否存在.
故答案为:Na2CO3,NaCl.

点评 解答本题要从物质的颜色、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除去机动车尾气中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bc.
a.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把混合气体点燃c.把混合气体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3)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4H2O,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法是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1)如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B,理由是生成的气体逸出或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图A中锥形瓶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燃烧后测量,若发现天平指针偏右,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3)C中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Fe═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要使不饱和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是(  )
A.加热蒸发溶剂后,再降至原温度B.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C.降温至溶液刚好达到饱和D.降温后使其析出部分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的热.做这个实验时,应预先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发生的主要变化与其他三种现象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 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现有下列试剂: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铜片、铝片.某校九年级1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银、铝、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把铝片打磨后,放入装有a:硫酸铜溶液烧杯中,观察铝片表面覆盖一层b:红色的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e:铝、铜、银
把铜片打磨后,放入装有c:硝酸银溶液烧杯中,观察铜片表面覆盖一层d:银白色的银
(2)①化学知识跟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新鲜鸡蛋呼吸时会放出二氧化碳,可把鸡蛋放在石灰水中保鲜.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②用稀硫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Fe2O3).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
(1)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错误(填“正确”或“错误”),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下列图1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图2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你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4)图2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