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为促进云南旅游业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爱护花草树木
B.
随意排放废水
C.
分类回收垃圾
D.
绿色低碳出行

分析 打造生态旅游区,应把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首位,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如沿河流两岸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加速实施绿化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改善生态大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花草树木可以吸收一定的空气污染物,可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增高,空气变得清新,故正确;
B.随意排放废水,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该做法不符合生态旅游的这一主题;
C.分类回收垃圾,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
D.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使生态变得更好,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保护了生态环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家庭厨房中两种常见物质.
(1)用化学方法区别精盐和纯碱,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物质?答:B.
A.白酒    B.盐酸   C.纯净水    D.酱油
(2)现有精盐(NaCl)和纯碱 (Na2CO3)两种固体混合物53克,加入足量的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固体混台物中纯碱(Na2CO3)的质量是多少克?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将空气挤走,导致蜡烛周围没有氧气,蜡烛逐渐熄灭.
(3)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填序号)
A.可观察到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2017年3月1日起,《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法各项要求在我省落地.下列行为对人类生存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的是(  )
A.煤的燃烧B.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
C.用氢气作高能燃料D.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图示为中考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关于丙烯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丙烯酸是一种氧化物
B.丙烯酸由3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构成
C.丙烯酸在常温下性质不活泼
D.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KNO3  HCl  CaCl2B.NaCl  BaCl2  Na2CO3
C.H2SO4 FeCl3 NaNO3D.NaOH  HNO3  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及相关实验操作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速率,又可节约药品.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②(填①或②)通入.
(3)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和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带负电荷B.②易形成阳离子C.③④属于同种元素D.④化学性质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根据生活经验鉴别它们
(1)铁丝与铜丝观察颜色
(2)白糖与食盐尝味道
(3)白酒与白醋闻气味
(4)汽油与水闻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