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通过化合反应相互转化
C.C和CO都能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且在反应中都作还原剂
D.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过量排放CO2引起的,CO2对人类有弊无利

分析 A、根据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C、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 解:A、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不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B、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通过化合反应相互转化,故正确;
D、C能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且在反应中作还原剂,CO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D、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形成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危害,但二氧化碳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含结晶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乙,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100g水.
②10℃时将15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frac{10g}{60g}×100%$(列式即可).
③30℃时,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溶质(写一种即可).
④某同学设计的鉴别甲乙固体的方案如下:30℃时,取6.0g甲和6.0g乙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可行,能全部溶解的是甲,有固体的是乙.
⑤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然后过滤.
⑥20℃时,将140g甲的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1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3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
 火力发电
B.
风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电池路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常用A做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时将A中的药品混合.并用B、C、D收集不同的气体.
(1)填写下表空白格:
 固体M 溶液N 制取气体 收集装置
 大理石  CO2 
 锌粒 稀硫酸  
   O2 
(2)用上述装置A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做完此实验,固体M可经过滤操作回收再利用,此操作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B.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钙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1)钙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A(填字母,下同).
A.金属元素      B.非金属元素    C.稀有气体元素
(2)自然界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从石灰石制得氢氧化钙的步骤如图所示:
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frac{\underline{\;\;△\;\;}}{\;}$CaO+CO2↑;
步骤②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为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在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A.氢分子和氧分子B.氢原子和氧原子C.氢分子和氢原子D.氧分子和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组成元素相同,I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Ⅰ的化学式为CaCO3
(2)物质B在反应①中起作用催化.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4)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从能量上来看,反应③属于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图示中的不同小球表示不同的原子,在下列的粒子图示中,有可能是氧化物的粒子图示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