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汁液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
蒸馏水稀酸溶液稀碱溶液
紫卷心菜蓝紫色红色绿色
牵牛花紫色红色蓝色
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
【得出结论】紫卷心菜、牵牛花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胡萝卜的汁液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则该雨水呈酸性(选填“酸”或“碱”或“中”).
【反思与评价】小林发现,上述汁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分析 利用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紫色卷心菜,牵牛花遇酸碱及中性溶液会出现不同的颜色,而胡萝卜不能,可判断紫色卷心菜,牵牛花汁液可作指示剂,也就是利用颜色的变化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解答 解:【得出结论】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紫色卷心菜,牵牛花的汁液在遇酸碱及中性溶液时会出现不同的颜色,而胡萝卜不能,可判断紫色卷心菜,牵牛花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
故答案为:紫卷心菜(或牵牛花),牵牛花(或紫卷心菜),胡萝卜.
【拓展应用】由于牵牛花汁在溶液中呈红色,利用表中的对应的现象可知,此溶液呈现酸性.
故答案为:酸.
【反思与评价】在实验室中人们常有pH试纸(pH计)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故答案为:pH试纸.

点评 此题是有关指示剂知识的考查,结合课本中有关指示剂的知识对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是解题的关键,属属基础性考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牛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之一,其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种叫做“蓬灰”的和面剂.“蓬灰”是蓬草烧制的灰.某些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蓬灰”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很感兴趣,于是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请你帮他们填充下列试验过程的表格.
【查阅资料】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紫色.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测PH:取少量的“蓬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蓬灰”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数;
PH>7
“蓬灰”溶液显碱性
(2)灼烧:用铂丝蘸取少量“蓬灰”溶液并灼烧;火焰呈紫色“蓬灰”中含有钾元素
(3)检验CO32-:取少量“蓬灰”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蓬灰”中含有CO32-
结论:小组同学认为“蓬灰”的主要成分是K2C03(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共热来制取氨气.在实验室研究课上,小欣同学为了验证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从左向右依次是她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1)实验室制取氨气应该选用①(填序号,①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②混合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装置).
(2)根据小欣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请你总结出氨气的三点性质:
①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②氨气易溶于水
③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毒品是全球性公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罂粟碱即是其中的一种,从组成和结构认识罂粟碱叙述正确的是(  )
A.罂粟碱是由四种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B.罂粟碱分子中含有4种原子
C.罂粟碱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罂粟碱中氢原子与碳原子的个数比为19: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媛媛和琪琪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请你与她们一起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制定计划】媛媛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图1所示,琪琪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图2所示,她们在实验中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收集证据】琪琪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物质,天平始终平衡.
【交流评价】媛媛和琪琪一致认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请你评价她们的实验都是正确的,因为反应装置都是密闭的,同时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拓展应用】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媛媛发现白磷过量,为了防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3,瓶口紧贴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入锥形瓶中的水占锥形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原因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自从1919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知道原子虽然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它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以及水蒸发形成水蒸气这两个变化的实质.
水通电水通电分解成氧气和氢气,是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是化学变化,
水蒸发水蒸发变成水蒸汽,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描述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白光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白磷和空气的混合物,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容器内物质质量变化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