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为鉴别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钠溶液,将其任意编号,进行两两混合,其部分实验现象见下表:
实验A+DA+BB+C
现象产生气体产生沉淀产生沉淀
①写出有关的化学式:CNa2SO4 ,DHCl;
②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NO32=BaCO3↓+2NaNO3

分析 ①根据题干中提供的物质,结合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可以知道:HCl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生成二氧化碳,故会放出气体;A不可能使HCl溶液,因盐酸不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通过图表可知A与B能反应,所以我们可以确定A是Na2CO3溶液,D是HCl溶液;又知A+B产生沉淀,与A(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只有Ba(NO32溶液,故B是Ba(NO32溶液;又知B【Ba(NO32溶液】与C反应生成沉淀,剩余的两种物质中与B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是Na2SO4 溶液,所以C是Na2SO4 溶液.
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式即可.

解答 解:①五种溶液中只有HCl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生成二氧化碳;HCl溶液不能再与其他三种五种反应,所以A是Na2CO3溶液,D是HCl溶液;又知A+B产生沉淀,与A(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只有Ba(NO32溶液,故B是Ba(NO32溶液;又知B【Ba(NO32溶液】与C反应生成沉淀,剩余的两种物质中与B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是Na2SO4 溶液,所以C是Na2SO4 溶液.
故答案为:C:Na2SO4 、D:HCl;
②根据反应物是Na2CO3溶液和Ba(NO32溶液,可以确定化学反应式是:Na2CO3+Ba(NO32=BaCO3↓+2NaNO3
故答案为:Na2CO3+Ba(NO32=BaCO3↓+2NaNO3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推断,要解决此类题目,就要熟悉常见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及有关的实验现象,另外关键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找准了,完成此类题目就势如破竹,所以还要求同学们加强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观察溶液无色液体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黄色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回顾与解释:
(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铁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32-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NaOH).
(4)小明想进一步了解铝和这种溶液反应的原理,再次请教科学老师,老师启发小明说:铝和这种溶质以及水发生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当1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物质,40℃,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10克B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相比(  )
A.A>BB.A<BC.A=BD.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现有六种物质:Fe粉、CaCl2溶液、Fe2O3、NaOH溶液、CuSO4溶液和稀H2SO4.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能发生反应的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
B.铁锈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蓝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向含有少量硝酸的硫酸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马上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是X、Y、Z、W四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状况的示意图,据此判断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的是(  )
A.Y<W<X<ZB.Z>Y>W>XC.Z>X>W>YD.Y>W>X>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化学知识的运用错误的是(  )
A.施加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氢氧化钠固体用于干燥CO2
C.用硫酸铜和熟石灰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不能把NaNO2当成食盐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是四位同学对实验后一无色废液成分的分析报告,其中合理的是(  )
A.HCl、CuSO4、NaNO3B.NaHCO3、HCl、Na2SO4
C.NaOH、KCl、Na2SO4D.NaCl、Ca(OH)2、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还可能呈中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OH-(填写微粒符号)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请你帮助小亮设计实验确定溶液的酸碱性(所选试剂为不同类别的物质):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钙,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锌粒,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三:取样,加入氧化铜,若观察到黑色固体溶解,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四:取样,加入氢氧化铜,若观察到蓝色固体溶解,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五:取样,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