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分析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解答 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量不大,氧气、空气不易溶于水,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点是表示在T2℃时,a、b的质量分数相等
B.p点表示是在T3℃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的a物质
C.在T1℃时,在60g水中加入15ga物质,得到溶液75g
D.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成语中,涉及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连营B.刻舟求剑C.大海捞针D.滴水成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空气中CO2含量的增高,能引起温室效应.下列减少空气中CO2含量的措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B.工厂排放的CO2废气用稀氨水吸收
C.将空气中收集的CO2 压缩制成干冰D.寻找更清洁燃料,用酒精代替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使石蕊或酚酞变红的环境中,下列物质均能大量稳定存在的是(  )
A.CuSO4、NaCl、KNO3B.Na2CO3、(NH42CO3、CaCl2
C.NaCl、KCl、Ba(NO32D.CaCl2、AgNO3、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我国古代生产工艺(或技术发明的使用)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B.活字印刷C.烧制瓷器D.冶炼青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乙硫醇(化学式为 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体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2
B.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frac{32}{12×2+1×6+32}$×100%
C.乙硫醇中 C、H、S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6:1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列A~E五种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种或3种组成.
(1)A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A的俗称是纯碱(或苏打).
(2)B、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B的化学式为H2O2
(3)D是常用的干燥剂,将D加入到E的饱和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4)将A、E两种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出现气泡,该滤液中的溶质有Na2CO3、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CO2气体HCl气体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BKCl晶体K2CO3晶体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CO2气体CO气体点燃
D铜粉铁粉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蒸发滤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