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点的含义是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A>B
(3)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4)把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E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5)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珐码盒)、烧杯和BCFG.
A.酒精灯 B.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   F.量筒  G 胶头滴管
(6)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7)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B;
(8)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方法.
(9)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

分析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3)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
(4)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的方法,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5)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所需仪器解答;
(6)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7)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
(8)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可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9)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

解答 解:(1)a点是t2℃时AB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即等质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B的质量大于A,所以将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A大于B;
(3)饱和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frac{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t2℃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后二者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是A=B.
(4)A、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不一定变小,例如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故A错误;
B、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例如降低温度恰好变为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例如降低温度恰好变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例如降低温度恰好变为饱和溶液,故D错误;
E、该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是还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故E正确;故选:BE;
(5)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珐码盒)、烧杯和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6)由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
(7)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8)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9)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A的溶解度变化大,析出晶体较多.
故答案为:
(1)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2)>;(3)等于;(4)BE;(5)BCFG;(6)25;(7)B;(8)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9)A.

点评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并能据题意灵活分析解答,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其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ABCE(填标号)组合.
(2)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实验时还需加入少量二氧化锰,MnO2在该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理由是.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需要30%的双氧水溶液20g,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80mL.
(3)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C.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2g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创的,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请你写出它的两大规律性特征.
①每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每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它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2)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3)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D(填标号),CaCO3属于C.(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液态水蒸发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分子的大小B.水分子的能量
C.水分子的运动速率D.水分子的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是酸和碱
B.若将10g甲和15g乙混合,充分反应后,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25g
C.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甲为碳水化合物,乙为氧气,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Cl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Na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对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水凝结成冰后,冰分子静止不动
B.瘪乒乓球受热恢复原形,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了
C.电解水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白糖在水中溶解不见了,是因为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间隔中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