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证明它们发生了反应,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定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什么?
(2)简述强调要“测得溶液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到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碱性消失,从而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该组同学实验时出现了意外情况:氢氧化钠中滴入酚酞变红后,过一会红色自动消失了.同学们猜想:
a、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了;       b、可能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了.
(1)为验证猜想a,该组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冷却后滴入酚酞试液,发现红色不会消失.“加热”和“滴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表明酚酞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关于猜想b,同学们分析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溶液呈
 
性,
红色不会因此消失.
(3)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时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证明他们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可借助反应中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10克混合,用温度计测定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值(△t),记录结果如下:
①3.65%盐酸、2.0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温度变化为3.5℃
②3.65%盐酸、4.0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温度变化为x℃
③7.30%盐酸、8.0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温度变化为14℃.
你认为第②次实验时,温度的变化结果应该是
 
℃.
三组同学用各自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给你留下了一道计算题,请你帮他们完成:
73克10%的稀盐酸中加入某种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127克时,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碱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方案二:可以根据酚酞试液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时的现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就是为了验证是否是受二氧化碳的影响.
方案三:(1)由表中数据,可推出x的值.
(2)反应后所得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根据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和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最后用氯化钠的质量除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便可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方案二:(1)如果加热除去溶液中的少量氧气,再隔绝氧气,实验现象就不会受氧气影响了.
故填: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2)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故填:碱
(3)①实验方法是: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
②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故填: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方案三:(1)对比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编号2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编号1的2倍,而3中氢氧化钠都是1的4倍,而温度变化也是4倍,所以编号2中温度变化应该编号1中温度的2倍,所以由表中数据,可推出x=7.故填:7;
(2)解: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10%=7.3g;
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36.5 58.5
    7.3g  x
36.5
7.3g
=
58.5
x

x=11.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7g
73g+127g
×100%=5.85%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及其设计实验进行相关方面证明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酸碱溶液的性质进行.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成功等问题,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特别关注实验的先后顺序.下列实验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点燃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验纯,后点燃
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试剂进行反应
C、利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
D、用CO与氧化铁反应制取铁的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水来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B、用燃烧的方法鉴別腈纶毛线和纯羊毛毛线
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
D、用酚酞试液鉴别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生活在盐湖附近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你解释:
 

(2)30℃时,欲配制等质量的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氯化钠
 
碳酸钠.(填写“>”、“<”或“=”,下同)
(3)将40℃的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10℃,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氯化钠
 
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张宇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他认为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需要重新测定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更换试剂瓶的标签.他做了如下实验:
①称量该溶液34.0克倒入烧杯中;
②再向烧杯中加入0.5克二氧化锰,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
③称量反应后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33.7克.
(1)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理由是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KMn04制O2时,应选用
 
做气体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H2时,应选用
 
 做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是
 
 和
 
,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
 

(3)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
 
  通入,若G装置内盛浓硫酸来干燥气体,则气体应从
 
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某同学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试回答:
(1)用化学式回答: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生成的蓝色沉淀是
 

(2)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填编号)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碳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少量NaCl,其它杂质不计)和石灰乳(氢氧化钙的悬浊液)为原料制备烧碱,并对所得的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粗产品制备】
(1)将废碱液加热蒸发浓缩,形成较浓的溶液,冷却后与石灰乳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制得NaOH粗产品.
【粗产品成分分析】
取适量粗产品溶于水,加入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该粗产品中一定不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仪器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B的作用是
 

(3)仪器E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4)反应结束,装置D的质量将
 
(增加、减少、不变),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中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