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华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他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制取漂白液的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其中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实验报告如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放入烧杯中,再放入有颜色的布条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提出以下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有NaCl
猜想Ⅱ:有NaCl、Na2CO3
猜想Ⅲ:有NaCl、Na2CO3、NaOH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猜想
 
是否成立.为验证另两位同学的猜想,他们设计了如表方案: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
 
,静置,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目的: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观察
 
结论:
猜想
 
成立;否则,另一猜想成立.
最后,他们综合小组同学的设计,经实验得出了结论
(2)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实验探究】根据题目信息可知,NaClO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有色布条,所以可以根据布条是否褪色来完成解答;
【设计方案】根据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步骤①根据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步骤②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根据题中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解答:解:[实验探究]根据题目信息可知,NaClO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有色布条,所以若观察到有色布条不褪色则说明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设计方案]
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猜想Ⅰ中没有碳酸钠,所以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猜想Ⅰ是否成立.
步骤①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且碳酸钠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为了防止碳酸钠干扰步骤②的实验,所以加入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并除去碳酸钠;
步骤②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若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猜想Ⅲ成立.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100+12-107.6=4.4g,
设反应中消耗的纯盐酸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4.4g
       
73
x
=
44
4.4g

        x=7.3g
所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100
×100%=7.3%.
故答案为:(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放入有色布条 布条没有明显变化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设计方案]Ⅰ;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静置,观察产生白色沉淀目的:
 验证并除去Na2CO3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 试液变红结论:
 猜想Ⅲ成立
(2)7.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然后将题中信息和课本知识的联系,看清每步操作的目的或反应实质即可较快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进行有关红磷燃烧的系列实验(如图)

(1)实验一:如图A所示,将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可看到集气瓶中产生大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实验二:如图B所示,将过量的红磷点燃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内,吸进水的体积大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此实验的目的是
 

(3)实验三:如图C所示,将少量红磷放置在一块铁板上,再用细砂完全覆盖,用酒精灯加热铁板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现象,这是因为
 
;撤去酒精灯后,立即将砂子拨开露出红磷,看到红磷燃烧,这是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1)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   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2)以上硬币涉及到Fe、Cu、Al、Ni(镍),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H2SO4=NiSO4+H2↑       Fe+NiCl2=Ni+FeCl2
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点是
 
(填一项即可).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
 点燃 
.
 
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并且在氢氧化钠试剂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于是大家一致认为该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2)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同学们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3)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

2加入足量
 
溶液;
3过滤
4在滤液中滴加
 
溶液 
2有白色沉淀生成
4
 
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4)实验室里现有一包氯化镁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某同学取该样品12.8g,使之完全溶解在53g水中,再向其中加入4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过滤,求12.8克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三套装置(见如图)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2)仪器A的名称是
 

(3)利用图2装置制取CO2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溶液中,理由是
 

(4)图1和图3装置相比,利用图1装置来制取CO2时,主要不足是
 
(写出一点即可);
(5)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g1.5g
第二次加入5g1.0g
第三次加入5g0.5g
第四次加入5g0.3g
①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②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青少年学生的营养餐以肉蛋奶为主,主要是为人体补充
 
.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
 
,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从吸热还是放热看它属于
 
反应.
(3)“神舟七号”飞船的太空舱里,NiFe2O4可用来促进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则在这个转化过程中NiFe2O4
 
作用:航天员出舱行走所穿航天服中的CO2可用LiOH来吸收,已知LiOH与NaOH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