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用语中“2”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A. 中的“2”表示钙原子的化合价为+2 价
B. H2 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
C. 2Mg 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 2CO 中的“2”表示 2 个一氧化碳分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平谷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0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20.4g,将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的滤渣经洗涤、烘干后称量为 1.5g。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生成氧气_____mol。
(2)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及相应的质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A. 燃烧的条件
B. 物质分类
C.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反应时需点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二氧化锰在535℃以上分解生成四氧化三锰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分析图2,氧气的浓度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在380℃突然增大的原因是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检查气密性 | |
II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
III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气管口。 |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
IV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III,木条很快复燃。 |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加热左侧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已知一种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核内中子数是7,则这种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认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家用燃气中常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加以防范,试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已知乙硫醇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写出该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