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有错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足量) 操作方法
A CO2(HCl) 饱和NaHCO3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Na2CO3 盐酸 加入足量盐酸、蒸发、结晶
C MnO2(NaCl)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CuO) 盐酸 加入足量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HCl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充分反应只生成30g D.若增加10gC,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写出具有下列用途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请从以下物质中选择:氢气、食盐、熟石灰、氧气、硫酸铵、石灰石
①可作为最清洁能源
 
②可作为化肥
 
③可作为调味品
 
④可作为火箭助燃剂
 

(2)影响物质性质的因素有:A.离子的种类不同B.分子的构成不同C.溶液的浓度不同D.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等.请从中选择导致下列物质性质差异的因素(填字母编号)
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②FeSO4为绿色而Fe2(SO43为黄色
 

③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
 

④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催在很大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中 信息可知:P点表示的意义:
 
由线c可知信息: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3)现有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降温至t1℃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4)t2℃时,将60克a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
 
 克.
(5)计算P点(t1℃时)a、c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ABC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证明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氧化铜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插入铁片,铁片无变化,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铜和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C、滤液中一定含有H+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久置空气中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B、硫在氧气中燃 烧有蓝紫色火焰,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
C、稀盐酸和稀硫酸除铁绣时溶液均由无色变黄色
D、木炭还原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时,固体均由黑色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微观粒子图所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是(  )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⑤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
(1)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顺序是
 

(2)在这三种金属制品中,使用时最需要注意防止金属腐蚀的是
 
制品.
(3)人们大量使用的是何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例如,青铜比纯铜硬度
 
(填“大”或“小”).
(4)不能用铁通盛放波尔多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