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碳酸氢根离子______;
(2)2个银原子______;
(3)酒精______;
(4)3N2______;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
【答案】HCO3- 2Ag C2H5OH 三个氮分子
【解析】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碳酸氢根离子可表示为:HCO3-。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银原子表示为:2Ag。
(3)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N2可表示三个氮分子。
(5)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B. 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mL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5%
C. 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凝结有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_____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从氧气变为水时,氧元素化合价的具体变化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酸性
B. 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C. 硝酸镁样品(只含有一种杂质)溶于水,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则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镁
D.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与的组成元素相同,、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已知,则的化学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碳酸钙和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已知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碳酸氢钾的质量比一定是1:1
B. 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是
C.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碳酸氢钾以任意比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均为
D. 混合物中碳元素总质量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质量的某金属R放入l00g 14.6%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R的氯化物中氯元素含量为52.2%,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是多少?
(2)金属R的质量是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D与E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写一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 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 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 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