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以下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乙(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B.
②向B中溶液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先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甲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因此全部溶解,冷却后溶解度变小,又有部分固体析出.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乙;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且变化比较大;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为乙由饱和变为不饱和,甲析出晶体后,仍然比乙的质量分数大;向B中溶液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先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原因是:甲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因此全部溶解,冷却后溶解度变小,又有部分固体析出.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1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乙;故答案为: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且变化比较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为乙由饱和变为不饱和,甲析出晶体后,仍然比乙的质量分数大;故答案为:大于;
(5)向B中溶液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先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原因是:甲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因此全部溶解,冷却后溶解度变小,又有部分固体析出;故答案为:B;甲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因此全部溶解,冷却后溶解度变小,又有部分固体析出;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配制溶液和结晶问题,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点燃氢气前,要先进行的操作是检验氢气的纯度.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用塑料薄膜封闭进行塑封,其目的是隔绝氧气、水分;塑料薄膜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填“金属材料”、“天然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电冰箱的除味剂盛放了一定量的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合成纤维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
C.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
D.有机物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O、CO2也是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实验室要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的仪器: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发生装置应选B(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的原因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是常温条件下反应.
(2)实验室常用F装置而不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若用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端进入(填a或b).
(4)若要用C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C装置中应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
(5)D装置通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对人体特别是粘膜组织有腐蚀作用.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 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H2O.
②制取并收集NH3,从图中选择A和G.
(7)实验室利用A装置还可以制的气体是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制碱厂,制碱厂应用的是“侯氏联合制碱法”,其原理是我国化学界的先驱侯德榜(1890--1974)创造的:
X+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1)我知道了制碱厂的原料之一“X”是NaCl,产品“碱”是Na2CO3
(2)晚上,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科考人员野外考察时要经过一小段沼泽地,为顺利通过,有人向沼泽地上铺一层生石灰,沼泽地将会变硬,人们能顺利通过,同时铺撒和通过时应小心“烫伤”,这是真的吗?我要继续看下去.
(3)我知道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并且能从化学角度说明“烫伤”的原因是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实验室制取”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原理分析:实验室用图②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发生装置:图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图④注射器可用于检查图①装置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处.
②将注射器连接到图①装置的导管口出.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末端出现气泡,表示图①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收集装置:已知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收集NH3应采用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图③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O2,请简述操作步骤: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b导管导入
(4)实验操作:用KMnO4制取O2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试管→收集气体→停止加热”.
(5)实验反思:在加热KClO3制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它们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C.它们都是电中性的粒子D.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氢气或甲烷燃烧实验,点燃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2)图B所示实验经两次过滤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答出一点即可).
(3)图C所示实验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酸液飞溅.
(4)图D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结果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红磷量不足(答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或硫酸铜).
②取实验①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或碳酸钙).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③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①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和NaOH(或氯化钡和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