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某同学用A、C装置制取一瓶氧气,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止水夹加上,再向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就形成了密闭系统,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说明不漏气.
(3)确定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时的条件.
(4)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b.

分析 (1)选用此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
(2)根据实验室检验装置气密性是形成一个密闭系统进行检验;
(3)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本题给出的A装置是需要加热的,B装置不需要加热.因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从长管进,据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

解答 解:(1)该装置为加热固体制取氧气,试管口有棉花团,所以为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应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将止水夹加上,再向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就形成了密闭系统,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说明不漏气;故填:将止水夹加上,再向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就形成了密闭系统,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说明不漏气;
(3)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故答案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时的条件.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从长管进,验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导管b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故填:b.

点评 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装置选取方法等知识,即可结合题意顺利解答.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B.木已成舟C.死灰复燃D.积土成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某校兴趣小组欲利用ZnCO3和Cu2O的混合物制备硫酸锌和金属铜.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固体,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
(1)图中X的化学式为H2SO4,A中的物质有Zn和Cu.
(2)加入过量的Y有两个作用:一是除去过量的硫酸,二是将铜完全置换出来.
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或Zn+CuSO4=ZnSO4+Cu.
(3)操作Ⅰ、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该仪器在操作Ⅱ中起到的作用是引流.
(4)操作Ⅲ包含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并加热的基本操作,请完成下列问题:

A:用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       B:将量取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D:加热C中反应后的物质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试管夹.
(2)A中用10mL(选填“100mL”或“50mL”或“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A中操作除图示中的仪器外,还需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C中是将硫酸铜溶液滴入盛有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操作中的错误是胶头滴管下端伸到试管内,反应产生的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生成物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Na2SO4+Cu(OH)2↓.
(4)D中操作是将C反应后生成物质加热,反应产生的现象为蓝色沉淀物逐渐变为黑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0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
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也可以使酚酞变成红色
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第二组实验沉淀之后取滤液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Na2CO3或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①天然种植的蔬菜,不含任何元素,真正的“绿色”食品
②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③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该变化可能属于物理变化
④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⑤锌、硒等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⑥碱的水溶液通常显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⑦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所以催化剂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A.只有①②③B.都正确C.只有③和④正确D.②③④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段翰英等)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2)]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HNO2)和氯化物(如NaCl).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如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
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
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硝酸盐转化成生的.
(2)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C(填字母序号,下同).
A.泡制2-3天   B.泡制5-6天   C.泡制12天后
(4)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CD.
A.最好加入一些姜汁
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
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D.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
(5)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食用超过12天的泡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共存物、干冰、氮气B.食盐、铁钉、石灰石
C.洁净的空气、过氧化氢、液态氧D.二氧化锰、酒精、水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SO42-、Cu2+(填化学符号);
(2)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移走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