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以下四组离子,有一组能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它应该是(  )
A.Fe3+  SO42-  H+  Cl-B.Mg2+   Cl-   OH-   Na+
C.H+    Ba2+   NO3-   SO42-D.H+   Na+   K+    NO3+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反思的条件,若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离子能大量共存,并注意离子的颜色,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Fe3+为黄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
B、Mg2+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Ba2+与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四种离子之间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且都为无色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判断,注意明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常见的离子之间不能共存的情况,熟悉常见的有色离子,如铁离子、铜离子等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20℃8%Na2CO3溶液8%NaHCO3溶液
pH10.68.0
溶解度10℃20℃30℃40℃
Na2CO312.5g21.5g39.7g49.0g
NaHCO38.1g9.6g11.1g12.7g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
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蓝色;
酸碱度: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图1,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对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强(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A.(选填A、B或C)
A.2g      B.0.96g      C.0.5g
【问题讨论】
(4)实验结束时,应先B(选填A或B).
A.熄灭酒精灯   B.将甲、乙烧杯移开
(5)甲认为探究稳定性实验中,由于受热时两物质温度不同,不能得到(2)中的结论,经对装置设计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得到上述结论,理由是加热时碳酸钠的温度比碳酸氢钠温度高.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图2,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或二氧化碳);
(7)A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吸收.
【含量测定】
(9)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2.2g,实验后为124.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知识拓展】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工业制得的烧碱中常常会混有三种杂质: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现有一份工业烧碱样品,为了研究它的组成,某小组同学将其配成溶液后,做如下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
【探究实验1】
根据实验现象,写出一个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1)Ba(NO32+Na2SO4═BaSO4↓+2NaNO3,或Ba(NO32+Na2CO3═BaCO3↓+2NaNO3
【提出猜想】同学们根据上面实验猜测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
小冰:碳酸钠
小城:硫酸钠
小美:碳酸钠和硫酸钠
【探究实验2】为了弄清组成,同学们进一步探究,
小冰对滤渣A展开探究,向滤渣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2)沉淀全部溶解的现象,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评价与交流】小城提出若将盐酸替换成稀硫酸也可以对上述猜想做出正确判断,请你评价小城的观点(3)
不正确,稀硫酸能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水和二氧化碳;
【探究实验3】小美对滤液B展开探究,取样,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实验看到的现象是(4)酚酞试液变红色;她又向其中滴加(5)硝酸银溶液,观察到了预测的现象,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归纳与总结】回顾整个探究过程.大家认为在探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时,我们选择试剂要注意(6)
不能相互干扰.(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
(1)该图进行的是过滤 操作.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滤纸边缘要高于液面(填“高于”或“低于”),
(3)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 杂质,如要进一步得到比较纯净的水,则可继续进行蒸馏(填“吸附”或“蒸馏”).
(4)我们在生活中通常采用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当改变有关反应物的相对用量时,下列反应的产物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镁在氧气中燃烧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A(填序号,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E或F;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或C,其中更好的是B,优点有方便添加药品,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下如图是他设计的实验:

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色;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提示:酚酞与氨水变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他用上套装置进行实验,还用胶头滴管,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一滴酚酞试液,那么,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浓氨水.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近及远逐渐变红色,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图1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物质体积变化的曲线(图2):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填“<、=、>”).
(2)根据曲线判断:a物质是氢氧化钠,b物质是盐酸.判断依据是随着滴入溶液的增加,溶液的pH增大.

(3)当滴入物质的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若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Cl、NaCl(写化学式).
(4)图3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