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选项

烧瓶中气体

烧杯和滴管中溶液

烧瓶中的现象

A

CO2

碳酸钠溶液

产生无色喷泉

B

NH3

石蕊试液

产生红色喷泉

C

SO2

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无色喷泉

D

HCl

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喷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7、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I.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
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2Na2O2+2CO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C中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D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分析
(1)B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水蒸气
;为什么要有此装置
防止水与Na2O2反应

(2)C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水是否除尽

(3)D装置的烧杯内水温升高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热

实验结论:“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可用(C6Hl0O5n.来表示,试写出纤维素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6H10O5n+6nO2点燃6nCO2+5n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精英家教网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精英家教网
(5)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精英家教网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6)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小组在探究木炭的还原性时,发现实际操作中,采用氧化铜粉末对实验效果有很大影响,小明同学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片长约7~8cm,宽约1cm的铜片,把表面可能存在的氧化物用砂纸除去使其表面呈光亮的紫红色;
②用洒精灯将上述铜片烧到红热后,立即伸入到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为:铜片表面变成
色;
③在一支干燥的大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经烘干处理过的木炭粉,再将经过②处理过的铜片部分埋入木炭粉中;
④按照右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种仪器;
⑤加热大试管,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热方程式为:
C+2CuO
  △  
.
 
2Cu+CO2
C+2CuO
  △  
.
 
2Cu+CO2
,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变浑浊
后,先移走导管,后停止加热;
⑥待试管冷却后,用镊子取出铜片,洗净后观察.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上述各空.
(2)⑤中“先”、“后”颠倒,造成的后果是:
石灰水倒吸入大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石灰水倒吸入大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3)⑥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埋入木炭粉的部分
由黑色变成光亮的紫红色
由黑色变成光亮的紫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D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2)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代号,下同)
B
B
,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
C

②加热固体碳酸氢钠和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2NaHCO3
  △  
.
 
Na2CO3+H2O+CO2↑    NH4HCO3
  △  
.
 
NH3↑+H2O+CO2
某同学采用加热固体碳酸氢钠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A
,他不选择加热固体碳酸氢铵制取CO2的理由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氨气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氨气

③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水蒸气倒流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防止水蒸气倒流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3)已知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实验1:取4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往第一朵纸花上喷上稀醋酸,小花变红色.
实验2:往第二朵纸花上喷上水,纸花不变色.
实验3:
实验4:往第四朵纸花上喷水后,再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2的目的是
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请补充实验3:
将第二朵纸花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将第二朵纸花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CO2+H2O=H2CO3

(4)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盐酸没有消耗完).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创新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其操作步骤如下(并填写下述各空):
①取一片铜片,用砂纸除去其表面的氧化物使其表面呈光亮的紫红色;
②用洒精灯将上述铜片烧到红热后,立即伸入到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为:铜片表面变成
 
 色;
③在一支干燥的大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经烘干处理过的木炭粉,再将经过②处理过的铜片部分埋入木炭粉中,按照甲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种仪器;
④加热大试管,其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⑤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后,先移走导管,后停止加热;
精英家教网
⑥待试管冷却后,用镊子取出铜片,洗净后观察.
分析上述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用到的夹持仪器是
 
 (填名称);
(2)⑤中“先”、“后”颠倒,造成的后果是:
 

(3)⑥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埋入木炭粉的部分
 

(4)小刚同学经过分析后改进装置选用乙图装置来进行实验:甲乙两种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之一是
 
.实验过程中,小刚发现W管右端的气球鼓起来了,实验结束冷却到室温后,气球依然鼓着,他经过探究发现气球中的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小刚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猜测:可能是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也可能是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生成产生的CO2和多余的木炭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这个实验说明,相同的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时,因为
 
不同,可能得到不同的生成物.(注意:若答对以上两问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