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6年陕西省】化学课上,小亮与老师一起演示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铜丝受热时因生成了氧化铜而变黑,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小亮将变黑的铜丝a伸入试管内的稀硫酸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又变红了,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老师将加热变黑的铜丝b趁热迅速伸入试管内的活性炭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也变红了,则试管内活性炭的质量一定会 (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化学;(2)CuO+H2SO4═CuSO4+H2O、复分解 ;(3)减小。
【解析】(1)甲中铜丝受热时因生成了氧化铜而变黑,由于物质由Cu、O2变为CuO,有新的物质产生,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小亮将变黑的铜丝a伸入试管内的稀硫酸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又变红了,Cu表面的CuO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该反应是两种混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产生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老师将加热变黑的铜丝b趁热迅速伸入试管内的活性炭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也变红了,说明发生了反应:2CuO+C2Cu+CO2,则试管内活性炭的质量一定会由于反应变为气体而减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广东省南宁市】“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如图所示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写出图中C方框内甲、乙两种粒子的符号:甲______,乙______。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填粒子符号,下同)和______结合成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化学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①3NO2+H2O═2HNO3+X ②2SO2+O2+2H2O2H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NO B.反应①、②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①、②中涉及的氧化物共有5种 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酸雨的“罪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天津市】氨基钠(NaNH2)是生产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NH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NaNH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
C.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4NH34NaNH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从装有50mL水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水后,量筒放平稳,而且面对刻度线,仰视液面读数为10mL,则倒出的水的体积
A.<40 mL B.>40 mL C.=40 mL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四川省雅安市】)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
②试写出图1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图3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写出溴单质(Br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待收集完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撤出玻璃管,再停止加热的原因是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