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观察到白烟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C. 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固体由红色逐渐变黑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八角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完成下列各题
(1)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其原因是______。
(2)氯化氢(HCl)气体和空气在0 ℃、10 kPa时的密度分别为1.629 g·L-1和1.293 g·L-1,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氯化氢约500体积。根据氯化氢的上述性质,实验室收集氯化氢最好采用______法,判断集气瓶中集满氯化氢气体的现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C、N、O元素处于同一周期是因为_____。
(3)氮元素、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D.将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镁元素_____;
②五氧化二氮分子_____;
③4个氢离子_____;
④氧化铝_____;
⑤2个氮原子_____。
(2)3Ca2+中“2”表示_____。
(3)书写化学方程式: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普阅读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酵素食品富含大量的酶、乳酸、乙酸及少量乙醇等物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人体肠道与抗氧化等功效。研究人员对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西兰花酵素制备过程如下:
西兰花酵素在发酵过程中 pH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发酵过程中添加的糖原为苹果汁,主要为葡萄糖与果糖。实验中,以葡萄糖与果糖之和表示西兰花发酵液中的总糖消耗情况。总糖、乙醇、乳酸和乙酸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酵素发酵过程中,糖原主要被酵母和乳酸菌消耗,醋酸杆菌主要利用乙醇进行代谢,因此糖在前期消耗快,后期平缓减低。
监测发酵过程中西兰花酵素抗氧化性变化情况。发现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前7 天增加,7 天后趋于平稳,其抗氧化性测定指标相较于抗氧化性高的桑葚酵素高,是一种口感柔和,味道酸甜,抗氧化性好的酵素食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酵素食品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依据如图,判断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液体2的酸碱性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酸性 B 中性 C 碱性
(4)结合如图,分析发酵液pH值不断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A 酵素发酵过程中,糖原被不断消耗,最终为零。
B 西兰花酵素食品中含有少量乙醇。
C 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持续增强。
D 西兰花酵素是一种口感柔和,味道酸甜,抗氧化性好的酵素食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铁岭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及类别一致的是( )
A. 水银 Ag 单质 B. 小苏打 NaHCO3 盐
C. 火碱 Ca(OH)2 碱 D. 熟石灰 CaO 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