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
 
B. (填写“>”、“<”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
 
B.
(4)若物质B中混有少量A,可采用
 
结晶法提纯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溶液,因为在该温度下,B的溶解度比A大;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等于B,因为在该温度下,A、B的溶解度相等;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大于B,因为升温后A的溶解度比B大;若物质B中混有少量A,可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B,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
解答:解:(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溶液,因为在该温度下,B的溶解度比A大;故答案为: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等于B,因为在该温度下,A、B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大于B,因为升温后A的溶解度比B大;故答案为:>;
(4)若物质B中混有少量A,可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B,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故答案为:蒸发;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配制溶液和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    HCl    MgSO4 Cu(NO32
B、AgNO3  NaCl    Mg(NO32 NaOH
C、Ca(OH)2    NaNO3 Na2CO3  NH4Cl
D、HCl   K2SO4 NaOH   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灭火方法,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
A、汽油着火用水灭火
B、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灭火
C、电器着火用水灭火
D、森林火灾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雨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总结
实验一取5mL6%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三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且反应速率较快.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的速率.
(1)请你帮小雨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雨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2)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装置序号)进行组装.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填装置序号)进行组装,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检验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方法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1
5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CO2空气
25℃,1标准大气压气体的比热0.684千焦/(千克?℃)0.72千焦/(千克?℃)
0℃,1标准大气压气体的密度1.96克/升1.29克/升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  下照射(如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
(见如表)
时刻9:239:289:339:389:439:489:539:5810:0610:1110:25
甲瓶温度/℃13.019.823.526.026.427.027.527.828.028.028.1
乙瓶温度/℃13.019.022.825.026.026.527.027.427.928.028.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3)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理由:
 

(2)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的方法:加水或者
 

(3)判断:若20℃时a的溶解度为60g,50g水中能溶解25g物质a,则此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该空填“对”或“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钾和硝酸钡.现进行以下实验:
(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
(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
(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