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B(填字母序号).
A.黄金饰品          B.铝蒸锅          C.铜导线
(2)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缺少水分.
(3)某化学实验室废液缸里的废液含有CuSO4、ZnSO4、FeSO4,将废液直接排放既造成浪费,又造成污染.小红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废液处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固体A的成分是Fe、Cu、Zn,滤液1和滤液2中含有一种相同的溶质,该溶质是ZnSO4
②写出下面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加入过量锌粉后:Zn+CuSO4=ZnSO4+Cu(写出一个即可).
③若所加锌粉量不足,则滤液1中的溶质可能是AD(填字母).
A.ZnSO4和FeSO4  B.ZnSO4和CuSO4
C.CuSO4和FeSO4  D.ZnSO4、CuSO4和FeSO4

分析 (1)A、黄金饰品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
B、铝蒸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C、铜导线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2)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分析;
(3)①根据铜、锌、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判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后所得固体的组成、滤液1和滤液2中含有一种相同的溶质.锌、铁、铜三种金属单质中,只有铁能被磁铁所吸起,因此使用磁铁吸引后,三种上金属分为两组,一组为铁粉另一组为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
②根据流程中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铜、锌、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判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后,当加锌粉量不足是,则滤液1中的可能含有的溶质.

解答 解:(1)A、黄金饰品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
B、铝蒸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C、铜导线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故选C;
(2)铁锈蚀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所以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空气干燥,少有水分.
故答案为:缺少水分.
(3)①向含有CuSO4、ZnSO4、FeSO4中加入过量的锌粉时,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时,锌首先将铜从溶液中置换出来,再将铁置换出来,由于锌粉是过量的,所以过滤后,得到的固体A是Fe、Cu、Zn的混合物,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是ZnSO4.再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时,剩余的锌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过滤后溶液中含有ZnSO4,所以,滤液1和滤液2中含有一种相同的溶质,该溶质是ZnSO4
②由上述的分析可知:①加入过量锌粉后,锌先后与硫酸铜、硫酸亚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Zn+CuSO4=ZnSO4+Cu,Zn+FeSO4=ZnSO4+Fe;
②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剩余的性与硫酸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③A、当加入的锌粉不足时,锌可能将铜恰好置换出来,这是溶液中的溶质是ZnSO4和FeSO4.故A正确;
B、由于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锌应将铜置换出来后才能置换铁,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不可能是ZnSO4和CuSO4.故B不正确;
C、溶液中一定含有ZnSO4.故C不正确;
D、当加入的锌粉不足时,锌不将铜全部置换出来,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SO4、CuSO4和FeSO4.故D正确.
故答为故答案为:
(1)B
(2)缺少水分
(3)①Fe、Cu、Zn,ZnSO4;②Zn+CuSO4=ZnSO4+Cu ③AD.

点评 本题考查的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H2SO4HCl加入AgNO3溶液,过滤
BH2气体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NaCl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硫酸至不在产生气泡
DCO气体CO2气体通过灼热的Fe2O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2)用内壁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析出了氢氧化钙.

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①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疏松的棉花,其目的是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②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③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猜想成立,发生的反应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
【拓展应用】由本实验小明联想到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烧会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加热某黑色粉末混合物后有红棕色的铜生成,兴趣小组认为该混合物是碳和氧化铜,加热一会后,下课了,兴趣小组把剩余的黑色粉末撒下来,小明说该剩余的黑色粉末全部是氧化铜,小张不同意,他说黑色粉末是碳粉;小李说你们二个说的都有可能,但还出现是氧化铜与碳粉的可能.他们三个找到你,要你帮他们设计一个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如果黑色粉末全部溶解小明假设是对的;
如果溶液未变成蓝色小张假设是对的;
如果黑色粉末有剩余,溶液变成了蓝色小李假设是对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方程式可知,三金属的活动性正确的是(  )
A Z+YSO4=ZSO4+Y   B X+YSO4=XSO4+Y  C Z+H2SO4=ZSO4+H2  D X+H2SO4不反应.
A.X>Y>ZB.Z>Y>XC.Z>X>YD.X>Z>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稀溶液可用于鸡舍消毒,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烧碱(火碱、苛性钠)(写一种).
(2)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3)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4)今年我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的内容是粗盐提纯中的部分操作:将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在实验室若将粗盐经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步骤,可初步提纯得到精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人们在栀子花树旁会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用化学符号表示:铵根离子NH4+;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H2$\stackrel{+4}{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SiB.FeC.NaD.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