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4分)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
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
【答案】(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8.12g=1.88g,设生成1.88g二氧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 1.88g
x=4.27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42.7%.
(2)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说明生成了4.27g二氧化碳,设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y 4.27g
y=9.7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97%.
石灰石分解需要高温,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温度偏低,石灰石粉末未能充分分解,引起误差较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完全反应的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格式和计算的准确性,(1)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通过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然后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可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从碳酸钙分解需要高温分析两种方案误差大的原因。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20mL水和20mL酒精配制成40mL酒精溶液;
②用量筒量取5.62mL的水;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5.6gNaCl固体;
④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捧配制一定温度下30%的NaCl的溶液.
A. ③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1。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答案】(1);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过滤;(3)乙;(4)AC;
【解析】
试题(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排中氢之后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稀硫酸不生成氢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都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要知道锌与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会造成相应的误差,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进行观察和计算。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0
【题目】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质量为44.4克含有少量NaCl 的纯碱晶体(Na2CO3nH2O)样品,平均分成A、B、C三份,进行如图实验(Na2CO3受热不分解)。
(1)将A样品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分离出来的方法是_____。
(2)A样品中与BaCl2溶液反应的Na2CO3的质量是_____克。
(3)B样品中含有结晶水的质量是_____克。
(4)化学式Na2CO3nH2O中n是_____
(5)对C样品的操作结束后,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精确到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市场上的加碘食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KIO3),替代了原来的碘化(KI),因为碘化钾容易被氧气氧化。为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O2的反应,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碘单质(I2)遇淀粉液变蓝。②部分酸、碱、盐通常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盐酸中存在H+和Cl-。
(进行实验)
实验1 将不同浓度的KI溶液置于纯氧中,放置相同时间后观察,现象如下表:
装置 | 烧杯中的液体 | 现象 |
①2 mL 0.15%KI溶液+5滴淀粉液 | 无明显变化 | |
②2 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 | 溶液变蓝 | |
③2 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 | 溶液变蓝,颜色较②深 |
实验2 将相同浓度的KI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后置于纯氧中,5分钟后观察,现象如下表:
装置 | 烧杯中的液体 | 现象 |
④ 2 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2mL蒸馏水 | 无明显变化 | |
⑤ 2 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2 mL1% 盐酸 | 溶液变蓝 | |
⑥ 2 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2 mL 10% 盐酸 | 溶液变蓝,颜色较⑤深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通过对比⑤和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KI在盐酸的作用下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I+O2+4HCl=4KCl+2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④中加2mL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将实验⑥中2 mL10% 盐酸替换成2 mL10% NaCl溶液,5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从离子角度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如图所示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的打磨光亮的锌片中滴加盐酸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
D.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化学兴趣小组对“管道通”中的物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2)铝粉呈银白色。铝粉与强酸、强碱溶液都能迅速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NaAlO2+3H2↑
(1)(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白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在表面皿上,露置在空气中片刻。 | _____ |
②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试管外壁温度升高 |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 羊毛线缩小 |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白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取少量该粉末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手触摸 试管外壁,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 | 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②取少量该粉末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_____,用手触摸 试管外壁,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 |
结论:银白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
(2)使用“管道通”时,先将银白色粉状固体添加入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填序号)
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B.产生大量气体
C.管道被疏通
(3)“管道通”内的两种物质必须密封保存,否则会发生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进行猜想1)(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显中性。
(实验验证1)实验操作①: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将打磨光亮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观察到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
实验操作②: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_____色。实验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交流)(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
(2)对于实验出现不同的结论,同学们咨询老师后得知: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有气体产生,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反应后的溶质由_____(写化学式)组成。
(提出问题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进行猜想2)同学们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定不是CO 2,原因是_____。
(实验验证2)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验生成的气体后,验纯后点燃气体,观察到_____,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知识拓展)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