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内容中,量的关系(“—”前的量为横坐标,“—”后的量为纵坐标)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水
B. 加热高锰酸钾时,时间—剩余固体中氧元素
C.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D.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间—溶液中溶质质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B. 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蔗糖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请回答:
(1)量取所需的水时,所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
A 10mL B 20mL C 50mL D 100mL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3)称量蔗糖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填序号).
A 增加砝码 B 减少砝码 C 增加蔗糖 D 减少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金属以矿物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②使用过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清洗后需要及时擦干放置,可以减少_________对铁锈蚀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
实 验 装 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集气瓶中的水: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教材中“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你觉得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利用电热棒加热避免了燃烧匙放入时瓶内气体逸出
B. 火焰熄灭是由于瓶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的缘故
C. 反应完成后未打开止水夹前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D. 反应完成后不应该马上打开止水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⑴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 30%双氧水的质量(g) | 加入水的体积(mL) | 二氧化锰质量(g) | 收集时间(s) |
1 | 10 | 40 | 5 | 200 |
2 | 20 | 30 | 5 | 100 |
3 | 30 | 20 | 67 |
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3中,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g。
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
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上右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提示: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类似,在40℃就能够燃烧也生成五氧化二磷)。
①该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②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现象是先下降后上升;③若集气瓶中无水,则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偏小;④最终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了70mL;⑤该实验还可得出剩余气体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⑤C. ②④⑤D. 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制取氢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该方法的原料可以是煤炭和水
C. 反应后得到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气D. 反应后冷却到常温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