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五•一期间某同学从华蓥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为了测定石灰石中CaCO3的含量.该同学取40克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已知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t∕st0t1t2t3t4t5t6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4037.53532.531292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分析,加热到t5时间时CaCO3已经完全分解;
(2)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11g;
(3)40克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25g;
(4)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绘出煅烧时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分析 根据图可以知道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分解,可以确定碳酸钙完全分解的时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对应的每个时间的固体减少量也就是生成的气体量画出曲线图.

解答 解:
由表可以看出,当加热到 t5时,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也就是CaCO3已经完全分解;
当固体不再减少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就是固体的减少量,为40g-29g=11g
设生成11g二氧化碳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100                       44
x                           11g
$\frac{100}{44}$=$\frac{x}{11g}$
x=25g
处理数据得表

反应时间t∕st0t1t2t3t4t5t6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4037.53532.5312929
固体减少量也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02.557.591111
对应画出曲线图为
故答案为:
(1)t5
(2)11;
 (3)25;
(4)

点评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为测定某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9.6%的稀硫酸溶液20g,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0g,同时用pH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Na2SO4、NaOH.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5g.
(3)通过计算求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F的化学式为C;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
B→CCaO+H2O=Ca(OH)2
E→D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对“化学与生活”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缺碘可能会导致人体的甲状腺肿大
B.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C.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D.尿素[CO(NH22]是一种化学肥料,含有氮元素,它属于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相连接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不相连接的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即甲与丙、乙与丁不能发生反应).图示中符合题意要求的一组是(  )
ANa2CO3Ca(OH)2HClCaCl2
BMgHClCuSO4NaOH
CKOHCO2NaOHCuSO4
DCOO2H2SO4CuO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的化学式CH3COOH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Cl+KNO3═NaNO3+KClB.2Fe+6HCl═2FeCl3+3H2
C.Ca(OH)2+BaCO3═CaCO3↓+Ba(OH)2D.Cu(OH)2+2HCl═Cu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实验小组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

【探究实验一】酸能否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甲同学进行了实验一,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了无色,同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2,说明酸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实验二】酸能否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乙同学进行了实验二,当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发现试管②中无明显变化,于是得出“酸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的结论.
丙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并利用实验后的物质继续探究:
【分析】丙同学测定试管②中上层清液的酸碱度,读出pH=12,说明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
【解释】丙同学由此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加入的盐酸太少.
【验证】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废液继续实验,将试管②中物质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静置,再将实验探究一所得溶液逐滴加入,能说明酸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蓝色沉淀慢慢消失.
【拓展】实验探究一、二中,均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丙同学将实验一所得溶液缓慢滴加的过程中,除上述现象外,大烧杯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由红色慢慢又变成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