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小周对于研究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与地球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他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两幅曲线图.

问题1:小周从曲线图中得出结论.认为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显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引起的,图中的什么信息支持小周的结论?当排放量增加时,温度增加
问题2:小周的同学小丽却不同意他的观点,她比较了两幅图的曲线,指出其中有些信息并不符合小周的结论.请从曲线图中举出一项不符合小周结论的信息.1910年-1920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但温度仍在升高
问题3:小周在图书馆又找到了很多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实例.他可能找到的例子是森林面积减少.

分析 (1)根据两幅图中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发生的变化来分析;
(2)根据温度的反常变化来分析;
(3)根据吸收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来分析.

解答 解:(1)由两幅图对比可知,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显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引起的,图中所示当排放量增加时,温度增加;
(2)1910年-1920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但温度仍在升高;
(3)森林资源具有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森林面积减少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一个原因;化石燃料中都含碳元素,燃烧均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一个原因.
故答案为:
(1)当排放量增加时,温度增加;
(2)1910年-1920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但温度仍在升高;
(3)森林面积减少(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以及降低二氧化碳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用盐酸洗钢材会产生“酸洗废液”(主要成分为FeCl2).工业上用“酸洗废液”经高温氧化制取高纯氧化铁,同时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可回收使用,主要反应原理为:4FeCl2+O2+4H2O $\frac{\underline{\;高温\;}}{\;}$ 2Fe2O3+8HCl↑.某化工厂有5吨“酸洗废液”,经测定其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 25.4%.计算:
(1)这些“酸洗废液”中含FeCl2的质量为1.27吨.
(2)这些“酸洗废液”在高温氧化的反应中,最多可以得到多少吨氯化氢气体?(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9,核电荷数为52,则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52B.77C.129D.18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B.料酒C.肥皂水D.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水的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和氧组成的D.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某同学收集生活中的物质建立家庭实验室,下表是该同学对这些物质分类存放的情况,请你在表中填写物质的类别(填“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
物质类别(1)有机物金属(2)碱
物质蔗糖、酒精铜丝、铁丝熟石灰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化学研究小组以“烃类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为题进行了如图的实验设计.
一定量样品和氧气混合气经过灼热的铜网时被充分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经B、C、D装置可以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进而推知样品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1)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否被充分吸收,会影响碳、氢元素的含量测定.研究小组的成员查找到了如表所示有关数据,试图了解吸收剂的吸收性能.如表是20℃时,1m3空气中经下列吸收剂吸收后水蒸气残留的克数:
吸收剂浓硫酸Mg(ClO42固体CuSO4硅胶CaONaOH
残留质量0.0030.00051.40.030.20.14~0.25
根据表中数据,你认为吸收水蒸气时,最理想的吸收剂是Mg(ClO42固体.
(2)C中的药品为硫酸铜固体,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水蒸气是否被B装置完全吸收.B、D装置中的药品也为固体,你认为研究小组在这一实验中,B中药品为Mg(ClO42固体.D中药品为碱石灰.
(3)该装置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否准确?为什么?不准确,这是因为D装置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4)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维生素C中碳、氢的质量分数,取维生素C样品研碎,称取该试样0.352g,测得装置B、D两者分别增重0.144g和0.528g,生成物完全被吸收.维生素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试通过计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够燃烧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1209065
反应后质量/g8610822a
A.表中“a”值为10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反应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