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们已经初步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核外电子经常充当重要的角色
D. 某原子中含有36个质子,则该原子核外含有36个电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
溶解度/g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38.4 |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1中能表示NaCl溶解度曲线的是(填m或n);
(2)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硝酸铵固体
(3)“配制4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3所示. ①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填序号)
A.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侧 B.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C.右盘中减少砝码 D.左盘中增加食盐
②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
③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若配制过程中,在已经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水,其他操作均规范,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填“>”或“<”或“=”)5%.
④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划掉不妥的地方,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亮的铜丝,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现象分析】 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①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
②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3)【拓展探究】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Cu2(OH)2CO3 2CuO+H2O+CO2↑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
①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③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填“>”或“=”或“<”)方案二.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任答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 瓷碗打碎
C. 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 D. 湿衣服在太阳下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化学式填空。
(1)放在桌子上的饼干变软了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___;
(2)人呼出气体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
(3)氦气球中充的气体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角度。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N2、O2等均匀地混合
C.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