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到是(  )
A.0-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
D.m=2.33

分析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能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解答 解:A、0-a段发生了2个反应,即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c点沉淀的成分为2种,即硫酸钡和没有反应的碳酸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设碳酸钡质量为x,
BaCO3+2HCl═BaCl2+H2O+CO2↑,
197                                   44
x                                    0.88g
$\frac{197}{x}$=$\frac{44}{0.88g}$,
x=3.94g,
则m=6.27-3.94=2.33,
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取99g碳酸钠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入111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渣10g.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地球上人类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能.
(2)吸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CO等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无机物”),尼古丁中C、H、N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为5:7:1.
(3)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含有碳酸钾,向少量浸出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显碱性(填“酸”、“碱”、“中”).
(4)快热食品包装袋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分开放置生石灰(CaO)、水,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aO+H2O═Ca(OH)2.利用这一反应,在保存食品时,生石灰可作为干燥剂(填“干燥剂”、“补钙剂”、“着色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中反应物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图中方框内对应的微观图示是D(选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魔术表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在某学校开展的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①魔术一“奇花变色”--道具如图1所示,该魔术中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B(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②魔术二“瓶吞鸡蛋”--道具如图2所示,将注射器中的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就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魔术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③魔术三“水中生火”--道具如图3所示,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魔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或着火点);;③有充足的O2(或空气).
④魔术四“‘清水’变‘牛奶’”--道具如图4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液浊.若A为酸溶液,则A、B的可能组合(用化学表示):A为H2SO4,B为BaCl2(只需写一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将氢气通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有红色固体出现.
(1)此实验说明氢气具有C;
A.氧化性     B.可燃性   C.还原性     D.助燃性
(2)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试管里红色的物质又变成黑色,其可能的原因是没有继续通入H2直至试管冷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〇”“”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〇表示氯离子
B.表示钠离子
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
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〇结合生成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实验1】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BC(选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木条燃烧的更旺,证明是氧气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微溶性的氢氧化钙.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否含有氢氧化钠.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Fe2O3
(2)写出序号对应的化学方程式:①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②Fe+CuCl2=FeCl2+Cu.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