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将足量的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稀盐酸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U型管中液面一定相平
B. U型管中液面可能左升右降
C. 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D. 右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为胃酸的有效成分,B、C两种气体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红色粉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C和D的反应原理可用于冶炼金属
B. 由B→C反应放出热量
C. A与D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E可能是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网湖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图
(1)装置A中编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仪器②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制取氧气时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
(3)在化学上可以通过多种反应制得氨气(NH3),如:
①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②NH4HCO3NH3↑+CO2↑+H2O
你认为最好选择_____(填化学方程式的序号)作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选用_____ 作为发生装置。
(4)小明同学用F装置收集CO2气体,气体应从(填a或b)_____端通入。
(5)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网湖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下列四种常见物质:①氢氧化钠②硝酸钾③熟石灰④一氧化碳,其中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有毒的气体是_____;俗名为火碱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是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网湖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常见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纸张燃烧 B. 干冰升华 C. 钢管生锈 D. 剩饭变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达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两个亚铁离子_____;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_____;磁铁矿的主要成分_____;儿童缺少_____元素严重时,会得佝偻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发现铜片与20%的硫酸溶液不反应。有同学提出疑问“在一定条件下铜与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并进行了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SO2能让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能被NaOH溶液吸收。
(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实验1:初步实验(所用溶液均为硫酸溶液)
实验序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装置 | |||||
主要现象 | 铜片a附近溶液逐渐变蓝,铜片b附近产生无色气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铜片溶解,溶液变蓝,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
经检验实验1﹣1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2:在实验1﹣5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装置如图。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中,能证明铜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1中,欲得出“升高温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需对比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序号)。
(3)补全实验1﹣5和实验2中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与实验1﹣5相比,实验2的优点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对比实验1﹣2和1﹣5,可得出“增大浓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
B 通电可促进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
C 铜与硫酸只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汽水和食盐水都属于溶液
C.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D.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