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工业上处理黄铜渣(Cu、Zn、ZnO、CuO和杂质)废料时,通常将其转化为硫酸锌和铜等有价产品。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资料:;
;
(1)物质B的化学式是___。
(2)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填仪器名称)。
(3)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 R 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査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猜想二: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 主要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 | 将打磨好的R 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 ____________ | 猜想一正确 | |
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 R 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 R 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_____( 填 “快”或“慢”) | ||
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 R 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 R 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_ |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______________是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过程1和过程2的变化都属于分解反应
C.此流程中有炭黑生成,还有氧气生成
D.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_____。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1 | m(C):m(CuO) | 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 C处导管口的现象 |
1 | 1:8 |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 尾气燃烧 |
2 | 1:9 |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 尾气燃烧 |
3 | 1:10 |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 尾气不燃烧 |
4 | 1:11 |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 _____ |
5 | 1:12 |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 尾气不燃烧 |
6 | 1:13 |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 尾气不燃烧 |
(交流讨论)
(1)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_____。
(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_____(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3)检验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1)鉴别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取样加入____进行验证。
(2)如图中,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 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C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A-G(初中常见的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为单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的化学式_____,其常见用途为_____(任写一条)。
(2)写出反应①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的②现象为___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九年级学生小明在化学实验室清点化学药品时发现一包粉末状固体,这包粉末状固体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钡、硫酸钠、硝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验其成分,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粉末状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未溶固体A和上层无色清液B。小明根据上述现象确定粉末状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2)进一步探究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I:BaCO3
Ⅱ:_____
III:BaSO4
(实验与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相关化学方程式 |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_____ | _____ | 猜想Ⅱ正确 | _____ |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可以确定粉末状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0g纯碱样品,加入10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