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发生反应: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由此推知葡萄糖中(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单质和水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分析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根据反应物中的元素组成可以判断生成物中的元素组成.

解答 解: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发生反应:CO2+H2O→葡萄糖+O2可知,反应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物中也应该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因为生成物中有氧气,所以葡萄糖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反应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转化成了葡萄糖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所以葡萄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
故选D.

点评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设计如下3个对比实验

(1)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要有可燃物;
(2)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熄灭;
(3)根据燃烧条件解释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AB(填写序号,下同);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C;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把点燃的镁条伸到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铺有少量细沙),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分析实验可知,集气瓶内部有黑色的碳和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写出实验4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C+2MgO,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2}{Mg}$O;
(5)通过探究,你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新的认识是:物质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4K2Cr2O4═4K2CrO2+2R+3O2↑,推测R的化学式为(  )
A.Cr2OB.CrO2C.CrO3D.Cr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碳酸钠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品红扩散的实验证明了(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着的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灭火的原理:(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水分子数目增大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D.两种溶液混合后,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现有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温度和体积的水,试管编号及相关数据如下表.
试管编号ABC
水的体积/mL51010
水的温度/℃202050
(1)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0.5g硫酸铜粉末,完全溶解.溶液颜色最深的是A.
(2)再向B、C两支试管中加硫酸铜粉末至饱和,则B中溶液的颜色较C中的浅.
(3)由此实验可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有色溶液的颜色越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