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碘化钾(KI)保存不当会变质。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KI变质的因素。

(提出问题1) KI变质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 KI为白色粉末,暴露在空气中或久置会被氧化为碘(I2)而泛黄变质。

② 碘水中含较多KI时,滴加淀粉溶液显紫色或蓝紫色

(进行实验)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

固体无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表面变黄

继续实验:取实验1中少量微黄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取实验4中少量黄色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

(2)对比实验_______,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

(3)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_______。

(4)CO2的作用是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研究性小组在一定温度下,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的实验。

(1)在上述实验装置(已检查气密性)中加好药品、连接好仪器后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右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看,实验装置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固体由红棕色全部变为黑色。现对产物黑色粉末A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粉,三种物质均为黑色;②铁的氧化物均不和硫酸铜发生反应。

(提出向题)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1)小明认为黑色粉末A全部是铁粉。但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2)小华提出了猜想①和猜想②,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一个猜想。

猜想①: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

猜想②: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

猜想③:_______

(查阅资料)①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②四氧化三铁、铁粉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的现象

结论

取适量黑色粉末A用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

猜想①正确

取适量黑色粉末A用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猜想②正确

________

______

猜想③正确

(反思评价)(1)小娟认为在方案①②中,方案________的结论正确。(填数字符号)

(2)请你在表格中填写好证明你的猜想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得出结论)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可生成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净化装置可以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B. 反应前后各分子的个数比为1:1:1:1

C. 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氧化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第二组同学利用横口管(如图a)等仪器设计装置探究“氧气的性质”

(1)如图b,将注射器内液体甲注入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利用此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横口管底部盛有的固体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完成(1)实验后,在固体乙上方放一块红热的木炭,再套上一个横口管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图c),为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液体丙应为___________(填名称),液体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钠元素与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与其相关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 a和c粒子均表示阴离子

C.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g D. 氯化钠是由a与d粒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九年级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疯狂”的星球

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金星。金星地表大气压约是地球的90倍,大气成分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约占96%,因此它的地表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在近赤道的低地,温度可高达500°C。在高度50至70公里的金星上空,悬浮着浓密的厚云,把大气分割为上下两层。你知道吗?地球云层的主要成分是水(水的液滴),而金星云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硫酸的液滴),其中还掺杂着硫的粒子,所以呈现黄色。硫酸(H2SO4)的生成主要源于太阳光中波长短于160nm的紫外光对CO2的光解,使其变为CO和原子氧,原子氧非常活泼,能与SO2反应变为SO3,SO3与水反应变为H2SO4,在金星,下的雨真是名副其实的酸雨。金星里,H2SO4的形成过程是不断循环的,H2SO4从大气较高较冷的区域降至较低较热的区域,当温度达到300℃时,H2SO4开始分解为SO3和水,SO3再分解为SO2和原子氧,原子氧接着与CO反应变为CO2。SO2与水会上升到上层,重新反应又释放出H2SO4。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星地表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是因为______。

(2)原子氧的符号为______。

(3)硫酸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在硫酸循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CO2光解变为CO和原子氧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B. SO3与水反应变为H2SO4为化合反应

C. CO变为CO2的过程中原子氧是催化剂

(5)金星被称为“疯狂”星球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九年级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 用作燃料 B. 制碳酸饮料

C. 用于灭火 D. 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西藏自治区左贡县中学2018届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臭氧(O3)主要分布在离地面l0 km~50 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属于

A. 混合物 B. 单质 C. 化合物 D. 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实验小组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为增加导电性,改用Ca(OH)2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实验时除两个电极均有气泡冒出外,溶液中还出现了白色浑浊,该小组对白色浑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 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

② 水减少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

③ 与石墨电极有关。

(查阅资料)

① Ca(OH)2的溶解度:20℃时为0.16 g,100℃时为0.07 g。

② 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实验2通电3 min后得到的溶液为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猜想与假设②不成立,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

(4)实验3中更换石墨电极为铜电极的目的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为除去实验3中铜电极上的黑色物质,需要的试剂是______。

(6)通过探究过程,用石墨做电极进行实验时,Ca(OH)2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